第五百零八章 对“生命方舟”的最终考验(1 / 2)
遥远海面上的一叶扁舟,甚至一群鱼虾,都逃不过它们的“法眼”。
“备用能源舱要在极限环境下连续工作120小时,功率波动不超过0.01%……”
只见实验场上,一个个环境模拟舱在“生命方舟”号周围搭建起来。
酷热、严寒、高压、盐雾……
种种恶劣条件,在这些“魔盒”中被精确重现。
而“生命方舟”号的能源心脏,却始终坚强地跳动着。
接下来,是软件系统的“智力测试”。
在叶森的策划下,一个个棘手的模拟场景,在虚拟空间中浮现。
“面对未知病毒的入侵,‘诺亚’系统要在0.01秒内完成反制……”
代表病毒的红色代码,如潮水般涌向“诺亚”的防线。
更快的是“诺亚”系统的反应。
无数智能算法如利剑出鞘,在电光火石间,将病毒拦截、分析、化解……
犹如一场复杂优雅的“剑舞”,上演在数字的世界。
“在千万级并发访问的压力下,核心控制模块的响应延迟不能超过1毫秒……”
成千上万的模拟终端,同时向系统发起请求。
海量的数据如雪花般飞舞,瞬间充斥了通信的通道。
“生命方舟”号的“大脑”却从容不迫。
它用最精妙的调度策略,在“风暴”中分门别类,有条不紊……
医疗系统的测试,则是最严苛的“实战演练”。
在陈铭衡的督导下,一个个惟妙惟肖的“电子病人”,在医疗舱中被制造出来。
“面对百人级的重大医疗事故,智能分诊系统要在3分钟内给出最优方案……”
医疗舱内,灯火通明。
一个个医疗AI系统,围绕着“电子病人”开始忙碌起来。
生命体征监测、智能诊断、机器人手术……
这是一台全自动的“生命工厂”,以超人的效率,上演着生死时速。
“量子药物筛选模块,要能从上百万种候选药物中,找出最优的治疗方案……”
一个个虚拟的分子结构,在量子计算的加持下,快速组合、分解、重组……
上百万种可能性,在短短几秒内被遍历、评估、筛选……
犹如一场分子级别的“速度与激情”,为所有“电子病人”,寻找最合适的“解药”。
测试,一项项展开,一关关通过。
过程中也难免遇到一些“意外”。
有一次,徐占龙发现在极寒条件下,备用能源舱的输出功率出现了异常波动。
“为什么会这样?明明所有的部件都是最新换的,理应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徐占龙陷入了沉思。
是材料的特性发生了改变?还是低温影响了元器件的物理参数?
他开始一一排查每一个可能的因素,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细节。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反复的实验和推理之后,他终于发现,原来是某个传感器的校准程序,没有充分考虑极寒环境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出现了偏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