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系统建模(1 / 2)
张恒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中。
“在实际应用中,‘穿云探雷’还存在一些问题。”
徐占龙皱着眉头,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测试数据:“比如,在某些特殊地形条件下,系统的探测精度会明显下降。”
“我注意到,当地雷埋设在水域附近时,水体的干扰会对信号产生较大影响。”
陈铭衡也指出了另一个问题:“我们马上想办法克服这些复杂环境因素的干扰。”
“还有一点,‘穿云探雷’的能耗问题也不容忽视。”
叶森补充道:“在野外环境中,电池的续航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系统的功耗。”
大家揭示着“穿云探雷”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系统具备更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强健性,这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诸位提出的问题都很关键,看来我们还有不少硬仗要打啊。”
张恒沉吟片刻:“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攻克这些难关!
接下来的日子里,实验室内更加忙碌了。
针对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探测精度问题,徐占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我们可以开发一种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根据环境特征,实时调整信号的采集和滤波策略,动态优化系统性能。”
“妙啊!”
张恒一拍大腿:“就这样干!你就带领信号处理组,着手攻克这个难题。”
为了解决水域干扰的问题,陈铭衡带领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颖的水声探测技术。
“利用水下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我们可以实现对水下地雷的精准探测和定位。”
而叶森则致力于优化系统的能耗管理。
“我们可以采用动态功率管理策略,根据任务需求,智能调度各个模块的工作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
他一边在白板上写写画画,一边分析着。
大家各展所长,分头攻关。
他们聚在一起,激烈地讨论、争辩,探讨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实验室内,白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方程式和框图,展示着他们攻坚克难的决心。
问题并非一蹴而就。
“穿云探雷”的完善之路,依然困难重重。
“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还不够稳定,在某些极端条件下,会出现失灵的情况。”
徐占龙愁眉不展,盯着屏幕上跳动的红色警告信息。
“水声探测技术能够探测水下目标,但在水流湍急的环境中,探测精度还有待提高。”
“动态功率管理策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在应对复杂任务时,还不够灵活智能。”
一个个新的难题,接踵而至。
张恒和他的团队,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底洞,越是深入研究,越是发现问题。
“看来,‘穿云探雷’离真正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张恒的目光,落在了实验室墙上的一张照片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