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立即转移到安全地点(1 / 2)
这个装置像一个背包,又像一个盾牌。
“这个弧形的面板,就是我们的相控阵天线。”
徐占龙自豪地介绍:“64个高频毫米波天线单元,排列成8x8的阵列,可以灵活调控波束方向,实现全方位扫描。”
“天线背后,是我们的信号处理系统。”
陈铭衡指着一个小巧的舱室:“里面集成了雷达收发机、数字波束形成、目标检测与识别等核心模块,就像一个微型的超级电脑,可以实时处理海量的雷达数据。”
“最关键的,是这个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林森点开电脑上的一个程序,只见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呈现在屏幕上。
“它可以根据当前的战场环境和任务需求,自主优化雷达系统的工作参数,并对探测结果进行智能分析,为操作人员提供最佳的行动建议。”
此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杨东祥首长和黄士峰走了进来。
他们听说新系统有了雏形,特意赶来观摩。
“首长,黄队长,你们来得正好!”
张恒热情地迎上去:“我们新一代便携式‘穿云探雷’的雏形,已经诞生了!”
杨东祥和黄士峰围到实验台前,仔细端详着这个崭新的系统。
“太棒了!”
杨东祥啧啧称奇:“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取得了这么大的进展!”
他转向黄士峰:“小黄,你觉得这个系统,能满足你们一线排雷的需求吗?”
“非常满足!”
黄士峰由衷地说:“它小巧轻便,方便携带,功能又如此强大,简直就是我们排雷兵梦寐以求的利器!”
张恒谦虚地笑笑:“首长,黄队长,你们过奖了,这还只是一个雏形,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
他指着系统的各个部分,解释道:“比如,天线罩的材料,信号处理算法,还有人机交互的界面,也需要不断改进,让操作更加简单易上手。”
杨东祥点点头:“你考虑得很全面,这些细节,看似不起眼,但往往决定了装备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经受住战场的考验。”
黄士峰也赞同地说:“你们有求精的科学精神,这正是我们军人所欣赏的!我相信,一个真正成熟、实用的便携式‘穿云探雷’,一定能早日走进排雷兵的手中!”
“首长,黄队长,请你们放心!”
初步的研究成果展现在众人眼前,张恒和他的团队,对新一代便携式“穿云探雷”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但要让这个系统真正成熟、实用,还有许多细节需要优化和完善。
接下来的日子里,实验室又恢复了有序的工作节奏。
“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天线罩的材料。”
徐占龙一边在电脑上运行仿真程序,一边说:“目前使用的材料,在某些特定频段上,对雷达信号的衰减还是偏大。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材料,既能满足雷达穿透的需求,又能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和环境适应性。”
“信号处理算法,也还有改进的空间。”
陈铭衡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若有所思:“特别是在复杂环境下的目标识别和干扰抑制方面。
我们需要收集更多的实测数据,来训练和优化我们的模型,只有经过大量实际场景的考验,算法才能变得更加强健和智能。”
“人机交互界面,也需要更多的改进。”
林森召集了一批一线排雷官兵,对系统的操作流程进行体验和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