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引入深度学习的技术(1 / 2)
林森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尝试用一种新型的可重构计算阵列,来实现自适应滤波。
它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动态调整内部的数据流和运算单元,大幅提升运算效率,降低功耗。”
“这个思路很好!”
张恒一拍大腿:“可重构计算,代表着信号处理领域的新趋势,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实现关键技术的升级换代!”
“如果再结合上最新的纳米级工艺,进一步降低芯片尺寸和静态功耗,效果会更好!”
陈铭衡也跃跃欲试:“这些新技术,都是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前沿热点,我们可以邀请几位业内的大牛,来为我们把把脉,指点迷津。”
“就这么定了!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穿云探雷’升级改造的新阶段,目标只有一个:用最先进的技术,打造出世界一流的便携式排雷神器!”
会议室内,掌声如雷。
大家都意识到,要真正攻克这个难题,单靠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可以组织一次技术研讨会,邀请信号处理、微电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大咖,来为我们‘会诊’把脉。”
张恒提议道:“通过头脑风暴,说不定能擦出创新的火花!”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要在短时间内邀请到这些大牛级人物,谈何容易。
有的正在国外访学,有的正承担着重大科研任务,抽不开身。
更重要的是,“穿云探雷”涉及军工机密,许多细节不能对外公开。
如何在保密的前提下,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成了一个两难问题。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杨东祥首长再次伸出了援手。
“交流是搞科研的重要途径,保密是搞军工的基本要求,两者并不矛盾。”
他沉思片刻,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可以利用军工系统内部的视频会议系统,来组织研讨。
一方面,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方便大家参与,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保障涉密信息的安全。”
张恒一拍大腿:“首长的主意好!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邀请到更多的专家,让讨论更加深入和全面!”
在杨东祥的协调下,一场特殊的视频研讨会,在军工系统内部的网络上召开了。
屏幕上,一个个大咖级专家的身影,渐次出现。
他们有的两鬓斑白,满头华发,有的意气风发,朝气蓬勃。
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所在领域的佼佼者,代表着龙国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
“感谢各位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研讨。”
张恒首先发言,表达了谢意:“今天,我想向大家请教一个问题……”
接下来,他详细阐述了“穿云探雷”在功耗优化上遇到的技术瓶颈,以及自己的一些初步设想。
他谈到拟采用可重构计算阵列来实现自适应滤波,谈到拟引入纳米级工艺来降低芯片尺寸和静态功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