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颠覆性的处理器架构(1 / 2)
叶森接过话茬,一边飞快地敲击着程序代码,调整着各种工艺参数。
“这一步的目的是增强界面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又不显著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失败,一次次从废墟中爬起。
在不断的试错和优化中,一种崭新的仿生复合材料渐渐成型。
它完美地融合了石墨烯的高强度和碳纳米管的高韧性,展现出了优异的准各向同性和能量耗散能力。
“成功了!”
陈铭衡兴奋地举起了最新的样品:“这种仿生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已经超过了我们此前所有的尝试!
以它作为基础,再通过编织优化,就能制备出满足‘神盾’需求的柔性吸能织物了。”
张恒环视着实验室里疲惫但兴奋的伙伴们,动情地说:“这是我们创新道路上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它为‘神盾’的研制扫清了关键障碍!”
“但大家都清楚,新材料的突破只是第一步,要让‘神盾’真正成为维和勇士们的铠甲,传感器的集成、控制系统的开发、整机的工程化……所有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闪失。”
“我们从‘探鹰’到‘利爪’,再到‘神盾’,一路走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协同作战经验,我相信,没有什么难关是攻不破的!”
张恒望向窗外,夜色已深,灯火通明。
在那盏盏灯光中,他仿佛看到了“神盾”的影子,在维和战士的臂膀上熠熠生辉,将和平的曙光洒向人间。
此时,实验室的墙上,挂着“神盾”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根据整体设计蓝图,他们将“神盾”分解为传感、处理、执行三大模块,开始了分工协作、互相支援的攻关。
在传感模块的研制中,徐占龙充分发挥了他在微纳传感领域的特长。
“我们需要一种反应迅速、信号稳定的冲击波传感器阵列。”
他在设计图上比划着:“利用石墨烯的压阻特性,我们可以制备出灵敏度极高的应变传感单元,将其编织进‘神盾’的织物基底,就能实时、动态地感知冲击波的到来。”
徐占龙带领他的小组日以继夜地奋战。
从材料制备到器件集成,从信号调理到阵列优化,一个个技术难题被逐一攻破。
渐渐地,一种全新的柔性传感阵列在他们的探索中呼之欲出,随时准备着为“神盾”的反应能力赋能。
执行模块的任务落在了叶森肩上。
他妙手偶得,设计出了一种巧夺天工的伸缩结构。
“传感信号到来后,执行单元一定在毫秒级响应,迅速撑开防护层,形成物理屏障。”
叶森兴致勃勃地说:“我们可以采用一种仿生折展结构,利用材料的超弹性,实现快速、可控的形变。
结合主动柔顺控制,就能使防护层在冲击中自适应变形,最大限度地吸收和耗散冲击能量。”
凭借着对仿生结构的深刻理解,叶森带领团队不断打磨,终于制备出了这种看似简单,实则凝结着智慧结晶的折展结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