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一十章 离子束刻蚀和原子层沉积(2 / 2)

加入书签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一个由无数节点和连线组成的复杂网络图。

“我们对整个系统的架构进行了重构,引入了多级容错机制和自适应控制算法,各个子系统都配备了多个备份单元,可以在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

“我们还设计了一套智能预警系统,通过对各个节点的实时监测,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这就像是在‘堡垒工程’上装了一双‘慧眼’,随时监控整个系统的健康状况。”

张恒听得入神,连连点头:“太好了!有了这样完善的容错机制和预警系统,即使局部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也能快速自愈,不会再出现连锁反应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他环视四周,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团队成员们满怀信心、斗志昂扬的面孔。

“上次的失败对大家打击很大,但看到你们没有被挫折击倒,反而越挫越勇、迎难而上,我由衷地感到骄傲!”

张恒激动地说,声音铿锵有力:“这次,我们汲取了上次的教训,在方方面面都做了全面升级和优化。

材料更加均匀可靠,能源更加稳定充沛,系统更加智能鲁棒……种种迹象都表明,我们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所以,让我们继续携手并进,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去践行‘堡垒工程’的伟大理想!”

在张恒的号召下,“堡垒工程”的重建工作全面展开。

叶森带领材料研究团队,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

他们反复研究上次事故中材料的破坏形貌,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

“从断口处的微观形貌来看,材料内部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叶森指着电子显微镜下的图像,分析道:“这说明我们在材料的均匀性和完整性控制上还有欠缺。”

他灵光一闪,提出新的设想:“我们可以尝试在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引入动态反馈机制,实时监测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一旦发现缺陷或异常,就立即进行修正。”

“就像是在搭建‘智能千层甲’的过程中,时刻确保每一层的完美无瑕!”

研究员们纷纷点头。

一套全新的材料制备工艺诞生了。

在生长材料的同时,利用原位表征技术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智能算法分析监测数据,发现潜在的缺陷或不均匀区域。

一旦发现问题,就利用精准的离子束技术,对局部区域进行选择性剥离和再生长,确保材料的完美品质。

“有了这套‘智能修复’工艺,我们就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材料的可靠性,大大降低故障风险!”

在能源技术组,徐占龙也带领团队开启了创新之旅。

“上次事故给了我们警示: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