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章 守卫内心的光亮(2 / 2)

加入书签

回到水沟的院中,卫铄就见她的两个小丫鬟在侍立等待,行装也已悉数放回车上了。

这四五日里,因充分的日照,卫铄晒黑了好多,随车来接的仆妇迎上来,不觉掩嘴窃笑,这疯丫头一般的模样,还是我们家那位肤光胜雪的姑娘吗?

众仆伺候小主人换过衣裳,便到了道别的时刻。

卫铄眼圈红红的,撒娇的性子又上来了,点名要“烘干”点心,要“银条菜”,甚至还要了两坛“槐花酿”,特别问了新买的陶砚有没有包好:“仔细在车上颠坏了!”

好一通鸡飞狗跳地忙乱,终于全部妥当了。

这是,孝儿才敢上前,打开一个纸包,有些不好意思地递上来:“卫姑娘,这是我和姐姐今早从山谷里新掘来的,谨作送别之礼。”

少姝靠近,高兴地欢呼出声:“是兰花啊,你俩可真有心!”

卫铄被吸引,先前就见孝儿珍而重之地抱着这个大纸包,没想到是给她准备的,感动于他们姐弟情意充沛,赶忙一叠声称谢着接过手来。

是一捆硬朗紧实的兰花花苞,隐在细长的绿色中蓄势待发,粗壮根须裹着泥巴,带着山土的辛香。

(爱兰赠兰的习俗:古时,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如曹植曾写过《秋兰被长坡》。“中国兰”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传统文化历来把兰花看作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青凤动情道,“生长在狐岐山的空谷幽兰,年年开花,卫姑娘看到她,就当又回到这里来了。”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庭中有奇树》,大意是想要赠送的花朵并没有什么珍贵,只是离别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少姝迅速端来陶盆,手法熟练地移栽好了,告诉仆妇放到车上去:“这个品种不用暴晒,回去了放在阴凉处即可,很快就会全开的。”

兰花的芬芳,糕点的甜润,酒酿的清香……合成了众人送别的绵绵祝福,伴着高大华丽的马车起程了。

孝儿起劲儿地吹起了“琉璃咯嘣”,缓解了众人凝重不舍的心绪。

直到山丘上送行的小影子们看不到了,“咯嘣咯嘣”的声音也听不到了,卫铄还不舍放下帘子,定定地望着。

“开花了,开花了!”小丫鬟们惊喜地叫声传来。

PS:前两天看了韩国电影《82年的金智英》,心生感慨,作者一句“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更让人破防。卫夫人作为两千年的杰出女性,在名士云集的魏晋,殊为异花,永远绽放着夺目骄人的光彩。设身处地,一个女子在不变的困局中最终取得那样的成就,是多么的不容易。但谁的女儿不是女儿呢?有没有被教导过,努力去寻找内心的光,并全力以赴,守护好上天的无私赐予?本来是想给儿子写篇关于故乡山水的童话,忽然发现,还没等我写完,他已经迫不及待地要长大了。不知所云地写到了现在,也渐渐在少姝的塑造中融入了很多小女儿的心思,也不知道我的孩子某天读到这里,能不能了解?如果他将来有了女儿,希望她能无忧无虑,做一个善良高尚的知识人,无谓男女,都得到他的珍视,心生温暖,可以充满勇气地去面对多变的世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