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5章 刘泽乙之死(2 / 2)

加入书签

他是一名杀手,真正的杀手,专业人士,绝不是那些二把刀和情报部门的临时工可比。

不过这次他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任务了,因为这次行动的策划者非常奇怪,是IOSS,这个组织他从未听说过,不过可以肯定是隶属于美国联邦政府。

因为IOSS的头,他认识。

史蒂夫·班农,一个经常利用刺刀所在组织干脏活的家伙。

并且见面地点是在组织总部,而不是仅仅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目标信息。

当时刺刀上了电梯,直到顶楼的总统套房,很难让人相信,这座富丽堂皇的五星级酒店就是组织总部。

不过如果细想,确实很难有比五星级酒店更适合高端业务对接的地方,很不显眼,比如刺刀就是以旅游的名义入境的,肯定有大事,刺刀心想,不然他这样主要活动在国内的顶尖核心人物不会轻易到美国来。

刺刀在套房门口交出自己的所有武器,一套西餐餐具:一把精巧的餐刀和一把餐叉,不锈钢制作,表面呈浅灰色,刃口锋利。

其锯齿和锉齿,能够锯穿飞机的壳体,刀柄采用尼龙材料,防滑且具有电绝缘性能,底部为钢质镶件,顶部有螺丝刀刃口,设计非常实用。

这是刺刀最喜欢的武器,也是他外号的来历之一。

进入房间,刺刀就知道即将发生大事,会客厅中坐着十个人,围城半圆形状,半圆的圆心处空余的凳子就是他的。

这十个人最中间坐着的就是史蒂夫·班农。

过去十几年间,刺刀接过多次班农的任务,无一例外都是暗杀国内的重要角色,佣金很高。

国内禁枪嘛,比刺刀更善于近距离无声息杀人的可不多,美国的同行更多是用枪,经常会闹出背后中十几枪自杀的笑话。

这在国内很危险。

刺刀很鄙视这种不专业的同行,他喜欢近距离的,刺激,可控。

距离越远,不可控因素越多,即使一切都安排妥当,也很容易出现宾州竞选集会演讲中,场地空旷,视野良好的情况下,距离两百米发射八颗子弹也打不中前总统的刺杀事故。

刺刀就不同了,在国内行动的时候手段多样,专门清理漏网者,极少失手。

所谓的漏网者专门指的是没有在国外被清理掉的天才领军人物。

这种操作源自于当年美国当局对返回新中国建设科学界的反制,特别是钱学森等对于国内军事领域起到决定性作用后的反思。

暗杀成为新世纪中国崛起后,美国当局的常规应对。

通常在国外,无论是军工领域还是其他物理学、数学等等基础领域的华人天才型科学家,一旦想要回国内发展,就会被情报部门审查,以确定威胁度。

如果威胁度超标,即会使之遭遇意外,这种意外可能是被自杀,也有可能是失踪,甚至可能是被联邦调查局逮捕指控莫须有的罪名。

史蒂夫·班农就是美国情报部门做这个的行家,主要负责人之一。

这种操作多了,甚至出现了一句暗暗流传的俗语:如果想学成归国,在那边(美国)一定不要让自己的成绩太好,为了生命安全。

班农很为之得意,他很擅长做这种事。

比如十几年前的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就是他的特意之作,多达六十余名通信领域高级专家和芯片科学家的失踪,沉重狙击了中国芯片的发展。

更令人惊奇的是,班农巧妙的利用伪造信号,打时间差,在拉网式搜寻中,将这些科学家成功绑回了夏威夷海军基地。

所以刺刀对班农的印象很深刻,他是现在行业内少有的专家,与自己很像,与现在充斥着美国情报机构的大男孩和莽夫不同,这些家伙毫无技巧艺术感。

该死的快乐教育成长下的巨婴。

刺刀很鄙视,这批冷战后上位的同行越来越垃了。

刺刀就不同了,做为九十年代出国,后以创业名义回国混迹于商场的海龟精英,有身份有地位,做事很方便,手段多样残忍,自认为很有成就感。

最近十几年间行动越来越频繁,同样与班农就有多次合作。

最常用的是通过某打车软件的大数据,策划精准车祸暗杀超过威胁度红线的科学家,比如微电子专家高尖端武器芯片研发小组领头人国防科技大学陈教授,探月工程领军人物罗教授,指挥控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冯教授等等。

当然随着国内情报部门的警觉,这种暗杀手段的机会变得更少了。

刺刀继续着回忆,眼神扫过会客厅的另外几人,都很出名,不单单在他们这个组织,即使在社会上也几乎人尽皆知。

“这次一定是大动作。”刺刀心想。

可当刺刀接过刺杀人物资料的时候还是吃了一惊,竟然是他!

声名鹊起的刘泽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