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零二章 欧洲革命老区の上线(2 / 2)

加入书签

说起来,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并非是一蹴而就,也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所逼迫的。

大革命爆发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可怕的旱灾和饥荒席卷法国,而国王与贵族们却还在过着十分奢侈的生活,对人民的痛苦视而不见。

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路易十六召开了中断一百七十五年的三级会议,自己设置会议的议程,自己设定会议的目标,根本就不是为了听取人们的建议,而是强迫人们认可接受自己对第三阶级加税的要求。

在当时的法国,天主教士属于第一阶级,国王和贵族属于第二阶级,包括资产者在内的普通市民、农民、小商贩等等都属于第三阶级。

路易十六此番只是为了让自己加征税收的行为听上去好听一些,所以甚至恐吓第三阶级的代表们接受自己的要求,然而他错误的估计了当时的形势,并未意识到当时整个法国已经处在大革命的边缘了。

长期的饥饿与贫苦已经把第三阶级的人们逼得痛不欲生,不单单是贫民,连比较有钱的资产者都因为前两个阶级贪得无厌的索贿而无法忍耐,国王的过分要求使得他们也无法接受。

并且法国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涌现出一大批反对王权专制、主张限制特权的思想家,比如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等。

在他们的长期努力宣传下,不单单是第三阶级的人们,甚至一些具有文化和地位以及权力的部分法国贵族都出现了同情第三阶级、反对王权专制的倾向。

而这种倾向伴随着两件事情的发生,使得法国第二阶级的一些开明贵族转变了原先支持王权专制的态度,开始有了结束王权专制、建立新体制国家的冲动,促使他们在这场会议中没有把票投给国王,而是投给了第三阶级。

第一件事情自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争法国出了大力气,又是派遣军队又是给予物资援助,最终帮助美国挣脱了带英的束缚,获得了胜利。

战争胜利之后,美国没有成为王国,反而建立了以三权分立等思想为主体的新体制,贯彻落实了启蒙思想家们的理论,使得法国人清楚了解了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并非空谈,而是具备实现的可能,他们为此深受鼓舞。

第二件事情就有点出乎赵学宁的意料了。

因为这第二件事情就是赵学宁发起的兰芳北伐,以及北伐之后兰芳共和国在带清获得巨大胜利乃至于俘获了带清皇帝弘历的事情,包括随后赵学宁著作的《共和国》西传,也都对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些事情在欧洲接二连三的引起轩然大波,从赵学宁发起北伐开始,两年多的时间里,兰芳北伐一直都是欧洲诸国舆论场的头版头条。

主要这一时期,带清和兰芳的存在都太过于特殊,在欧洲也太富有讨论意义了。

带清自然不用多说,从十七世纪开始,带清就是欧洲的头版头条,康熙帝雍正帝和弘历这三代君主都是欧洲的热门人物,特别会经营自己形象的康熙皇帝甚至还是某些欧洲人的偶像。

可以说他们沾了中华文明的光,成为了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心中的“理想国”。

儒家学说的始祖孔子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欧洲启蒙思想的老师,启蒙思想的一些理论源头就是儒家思想的部分内容。

同时,因为带清向欧洲输出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传统的拳头产品十分华丽,且只有带清能出产,丰富的物产和繁荣的经济使得带清一度在欧洲思想界成为了开明君主的典型代表,为伏尔泰深深的追捧。

尽管在同一时期,有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认为带清其实是一个专制国家,儒家思想也没有那么的美好,但是在欧洲较为疯狂的中国热的风潮之下,很多思想家对他们的看法持批判态度。

他们认为孟德斯鸠和卢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而竭力为带清所代表的中国开脱、辩护。

这一时期,欧洲的思想界是比较尊崇中华文明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越来越多的反面案例的出现,以1793年带英马嘎尔尼使团出使带清并且带回大量负面新闻为标志,从这个时间点往后,欧洲对于带清的看法就越发的趋向负面,正面看法逐渐减少。

应该说在赵学宁发起北伐的这个时间节点,正是欧洲尚且还没有对带清的看法趋向负面的时刻。

在当下的欧洲思想界看来,带清依然是开明君主的国家,和专制并不能画上等号。

十多年前,兰芳最开始建国的时候,在很多普通欧洲人看来,兰芳共和国就是一个奇葩小国。

仅仅只有少数的思想家通过一些商人的和尼德兰人的描述,得知兰芳不是王国,也不是帝国,而是共和国,他们对此很感兴趣。

尽管当时美国已经发起了独立战争,但是在兰芳成为共和国的时候,美国还处在战争当中,美利坚合众国还没有建立,共和体制也没有确立。

因此,在欧洲人的视角当中,兰芳共和国是继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之后,第二个使用共和作为体制的国家。

最早的一批注意到兰芳的欧洲思想家基本上都是启蒙时代成长起来的学者,他们醉心于研究全新的分权体制到底能不能落实下去这一论点,对于任何没有国王的国家,他们都是比较关注的。

尽管尼德兰在当时被认为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存在,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为了自己的理论有没有实现的可能而继续观察。

这一观察可就观察了很久很久,。

从兰芳刚刚开始建国一直观察到兰芳吞并了尼德兰在亚洲的所有殖民地,这批思想家才愕然,发现兰芳的发展有点快。

似乎除了国家的体制之外,这个小国的发展轨迹也很有讨论一下的意义。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得知兰芳的国家元首叫总统,国家的实际掌权者也是总统,而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除了总统本人之外,还有国务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这两个组织。

总统通过担任这两个委员会的委员长,实际执掌国家的行政权力和军事权力,在兰芳享有几乎是绝对的权力,这一事实让不少思想家觉得很失望,他们认为兰芳和尼德兰一样,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存在,名为共和,实际上还是专制。

出于对兰芳原本所处在的方位,他们认为兰芳是一个专制且野蛮的国度。

但是到了后面,一些从兰芳返回的欧洲商人表示他们所看到的兰芳的体制其实比较特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