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章 革去黄信武举身份(2 / 2)

加入书签

而世人不知道,高俅之所以收高衙内为义子,还如此宠溺高衙内其实是有原因的。

高俅身下,其实并不只收了高衙内这一个儿子,还有别人。可是别的义子,其实也都声名不显,只是战战兢兢的为高俅办事的人。

唯独这高衙内被高俅视为亲儿。

这是为何呢?因为高衙内长得极似他高俅年轻的时候的样子。

高俅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游荡之徒,高家堂兄弟的媳妇儿,他其实也有勾搭过的,高衙内的娘亲,正是他勾搭成功的一个。

因为有这样的关系,高俅认定,高衙内其实就是他的亲儿,要不然,堂兄弟的儿子,长得不似他的堂兄弟,反而长得像他干什么?

所以,这才把高衙内过继过来。

也就是说,高衙内就是高俅的亲儿,起码在高俅的心里就是他的亲儿。

因此,高衙内是他必救的人。

而高俅能够做到太尉之职,其人岂是无脑之人?

他一见到吴择仁,就知道自己的儿子一定不能被带到开封府去的,这当真的被开封府定罪了,那么他也救不了儿子。相反,留在黄信的手上,反而是安全的。

起码黄信在离开京师之前,自己的儿子不会有什么危险。

而儿子所做的一些恶事,他自然也是知道的,他现在要做的,不是要拿黄信如何,而是要赶紧向官家请罪,说明原委,请求官家饶恕儿子所犯的过错。

平时高衙内如何欺男霸女,他都可以一手遮天,把事儿压着。但这一次闹得有点大了,盖不住了。

高俅也有点担心吴择仁进宫去拜见官家请求官家把案件交给开封府来办。他从慕容府离开后,就第一时间进了皇宫。

在皇宫,高俅其实要比蔡京这个宰相更深得官家的宠信。

因为高俅为了取信于皇帝,他私底下已经把自己不能人道等若是太监的事告诉了皇帝。所以,皇帝准他平时可自由进出皇宫。

升任高俅为太尉,这其实也是官家想通过高俅这个可以让他绝对信任的人来控制好禁军,且看高俅也的确也有一定的能力。

官家这时早在皇宫御书房等着了,他从一开始就知道高俅肯定会找他的,所以才赶紧从李师师那儿,从秘道回到了皇宫之内。

高俅见到了官家,赶紧跪下哭诉。

事情从高俅的嘴里说出来,那自然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把自己的儿子高衙内说得甚是无辜。

他说高衙内不过是前往樊楼饮酒作乐而已,而在这个夜晚的时间出现在樊楼的女子又怎会是正经人家的女子?他儿误以为那些女子是樊楼的女子,所以才会上前搭话,但也仅此而已。

接着就是双方下人发生口角冲突,这些本不算什么的大事,把话说清楚了就行,但谁想那黄信突然出现打杀了随行护卫高衙内的禁军,在言明了身份之后,还打了他儿子高衙内,被捉到了慕容府。

打杀禁军,等同造反逆逆,他希望官家可以下旨,缉拿黄信,解救高微内。

皇帝是宠信高俅,但是他却心知肚明是什么一会事,这次倒不会完全偏信高俅。不过,高俅所言的确也有一定的道理,那黄信其实并不需要那样过激就打杀了禁军,禁军是皇帝亲军,代表着皇帝的颜面,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黄信的确犯了死罪。

皇帝跟黄信不认识,不过从花太监的来信中对黄信有了一点印象,并的确有一点点惜才。

另外,皇帝其实也是一个挺聪明的人,他这时想到,那黄信既然敢杀禁军,又敢把高衙内抓去。如果他当真的就降罪黄信的话,那么黄信万一真的胆大包天反了呢?抗旨不遵呢?

皇帝可以不在乎黄信这个小官的生死,但却在乎自己的名声面子。

事情的真相不是如高俅所说的那样,这事儿如若处置不公,那么恐怕就真的会引起京城百姓的不满了,他也预计,明天上朝的话,肯定会有不少朝臣参高俅一本。朝廷官员的家眷在这京城,在天子脚下都不安生,都可以任由高衙内那个纨绔欺侮,这还有王法吗?这件事现在传扬开了,恐怕会引起群情汹涌,早看高俅不顺眼的朝廷官员,可能就会奏请治高衙内之罪,甚至会弹劾高俅,要求罢免高俅太尉之职。

所以,他知道这样的圣旨是不能下的。

不过,他应了高俅的要求,革去了黄信武举的身份,不准黄信再参加武举殿试。事实上,这样有点无法无天的人,不受控制的人,皇帝也不可能让其进入武庙,不会让黄信成为天子门生。

但是青州府兵马都监的身份,皇帝并没有动。

这样的武官官职,真的太小了,根本不用皇帝过问,高俅这个太尉就可以罢免了。

但皇帝也没有让高俅亲自罢免,这主要就是考虑到联金灭辽的大事,慕容彦达在青州督造战船,准备出使金人的秘密事儿,这黄信是慕容彦达的人,这还需要看慕容彦达的意见。皇帝不想因为这些事儿而影响了灭辽大计。

最终皇帝也没有下旨什么的,只是让高俅先不要再激怒黄信,以免黄信这个浑人真的杀了高衙内,让兵部通知黄信革去他的武举身份,让黄信不用参加武举殿试,让黄信早些回青州,这样,高衙内就能早一些被黄信放回来。

高俅自是没话可说,这也是他想要的结果,这样处理,也就不会再追究自己的儿子的罪过了。

而要如何弄死黄信,高俅不急在一时,以后多的是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