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章 军工崛起就在此时(2 / 2)

加入书签

“那么,你就是设计56式图纸的赵博远?”

战老询问道。

赵博远点了点头。

“对,是我。”

“不过,我们有几个地方没看懂。”

战老继续说道。

“比如后座部分的设计,你是如何规划的?”

“那里设计的是安装收缩弹簧装置,主要负责撞针的回收功能。”

赵博远解释道。

又有一位专家提问。

“那自动化连发装置呢?”

“是不是和‘波波沙’一样,能在一秒钟内清空弹匣?”

“并非如此,我认为‘波波沙’的设计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需求。”

“因此,我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案,即通过增加嵌合部的缓冲以及改进材料来降低射击频次……”

渐渐地,围在赵博远身边的专家们都安静下来,聚精会神地听着。

一个接一个地提问。

每当他们从赵博远那里得到困扰已久的答案时,脸上都会露出深思的表情。

就像是学生。

终于从老师那里获得了解答。

尽管在场每位专家的年龄都比赵博远大,但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他们与学生无异。

赵博远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始终保持着尊敬和谦逊的态度。

因为他深知,这些专家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人。

他们中有的可能来自偏远的山区兵工厂。

有的可能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岁月。

他们用自己的一生,铸就了我国军工史上令人敬仰的四个字。

自强不息!

他们,是真正了不起的人。

目睹这温馨而团结的画面,徐大志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他转身悄悄擦去泪水,因为这场景触动了他深藏的回忆。

那些年里,他曾无数次见证过类似的情景,但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们,多数已长眠于青山之下。

然而,他的心中依然充满了欣慰!

因为新一代的力量正在蓬勃成长,他们不仅能够汲取前辈的智慧,还能反过来向老一辈传授新知。

“我们的国家,必将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们的军工事业,一定充满希望。”

“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必须坚持下去!”

徐大志并不知晓,在赵博远所在的那个时空,也有着众多和他一样怀揣梦想的人。

曾有人抚摸着别国的航母,眼中满是羡慕。

曾有人历经千辛万苦,排除万难,只为带回一个空壳进行研究。

还有人在亲眼见证自己国家的航母建成之时,泪流满面。

他们说,过去的路太难走了。

我们曾经面临着技术匮乏、资金短缺、基础薄弱的困境,承受着外界的打压、嘲笑和炫耀。

但幸运的是,那些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一切都已成为历史。

只要有许多像我们这样不甘示弱的人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终有一天,我们的军工事业也将在天空、大地和海洋中展现出强大的威力!

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东方的崛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