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2章 火箭卫星!(2 / 2)

加入书签

赵博远笑了笑。

“我的看法是发射卫星。”

“卫星?”

龙主任对“卫星”这个词还比较新鲜。

实际上,不只是他,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什么叫卫星。

因为卫星并不是这个年代的产物。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第一颗卫星叫“东方红”。

但世界的第一颗卫星于1957年发射,那时候才有“卫星”这个叫法。

换句话说,实际上是别人发射之后,我们才开始发射卫星。

“卫星是指围绕一颗行星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

赵博远说。

“我们要制造一颗人造卫星。

这颗人造卫星使用寿命长,运行寿命应该以年为单位。“

“而不仅仅是一次性产品。”

这一点就很符合林静所说的,花了这么多钱,不可能单单用一次就完事了。

这个东西,应该具备长期的硬核价值。

“另外,这颗卫星应该满足不同的实用价值。”

“比如,观测。”

赵博远进一步阐释了卫星的功能。

“比如说,气象卫星。”

“它可以从太空观测云层,根据云层的光谱,预测下雨和晴天。”

“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民众进行各类劳动。”

“下雨时,我们可以收集雨水,及时收衣服,避免雨大造成经济损失。”

“晴天时,我们可以晒谷子、粮食,进行婚姻嫁娶,以及各种适合户外的活动。”

“这有利于农业,也方便人民群众。”

“此外,还有联络卫星,将这个卫星作为一个中转站,进行无线电波的接收与发射……”

随着赵博远提到这一点,许多人陷入了沉思。

如果这一点能够实现的话,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率先出现在我国!

因为,按照赵博远的这个说法,从此电话就不再是有线的。

另外,除了电话,还有许多其他设备也将变成无线的。

通俗来说,这就相当于后世家里安装WIFI了。

这其中的价值,不可估量!

“另外还有一种,那就是军事卫星。”

“专门引导我们的坦克、战机,从而一举开启信息化作战时代!”

赵博远说到这里,许多人已经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能够想到这一步,就是将卫星价值最大化的发挥了!

而且经过赵博远前面的阐释,大家大致明白了赵博远想用这颗卫星做什么,也理解了应该怎么做。

大的方向和未来,他已经描绘出来。

至于如何具体实现,那就是技术方面的事。

但总的来说,这非常具有可行性!

龙主任激动地说。

“我就知道,找你来开这个会准没错!”

“这确实是极大化发挥火箭发射的价值!”

“但是,要如何保证这个卫星可以长时间运行?”

龙主任问起了技术实现的问题。

赵博远说。

“太阳能。”

太阳能在这个时代还属于未知之物,但在赵博远前世那个时代并不算稀罕。

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几乎随处可见。

甚至连车辆都有太阳能充电板。

所以说啊,一鲸落,万物生。

从火箭这个项目上能想到卫星。

而卫星很多技术一旦实现,就不仅仅是军工价值,还有经济价值和工业价值。

很多人说,造火箭能够衍生无数产业,这并不是一句虚言。

后世常说的“光伏”产业,实际上也是从这里起步的。

“那我们就好好研究研究,这个‘卫星’应该怎么造吧!”

龙主任高兴地说。

“赵博远,你觉得,卫星应该怎么造?”

“第一颗卫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第一点,这颗卫星应该能够播放《东方红》!”

赵博远果断地说。

这下,方才那两位建议往火箭装大喇叭和搞面大旗的仁兄,顿时欢呼起来!

“赞成!”

“支持!”

"就该这么干!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