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粮价居高不下(2 / 2)
这些官府密探平素为了便于行事,都不再衙署里面出入,穿着打扮也与一般市井之徒无异。
这些时日为了侦缉方便更是扮做街头小贩、市井行商、闲汉苦力、江湖行商,更有人潜入白莲教中混到了教徒小头目。
衙役与暗桩们平素也不见面,只是两日后白莲教大举发动,此时衙役们与几个重要暗桩见面好识得人。
相互信任,届时知道谁该抓、谁得保下来!更是最后一次交换情报,好核实消息,策划好如何抓人。
人到齐,相互认识脸面,周虎儿更是将上官意图一说,众人皆明了。
此番不同以往,先前官府在白莲教中并无暗桩,放手杀过去便是,这回可要小心识得人,提防误伤,事后更要在暗桩带领下将残余教徒从东京百万人口中彻底捞出来,一举铲除!
吕将行事自有条陈上报,秦寻只知道一个大略。
他不会去干涉为未来隐患,筹粮筹款为日常烦恼,粮价飞涨、禁军哗变在即,哪里顾得上许多?
秦寻管的是别人管不了,考虑的是这时代人物想象不到的大事。
如信息公开化。这在宋时旧官僚体系中无法想象。
大宋朝廷向来四面漏风八面走气,偏偏凡事都格外要求保密,而秦寻凡事都尽力公开,如粮船正在赶来的消息他便通过官府公告,天天公布行程和数量。
粮船自真州、扬州、楚州、泗州起运,第一批数量就达到六十万石,足够临安一个多月的基本需要。
秦寻在朝廷公告中公然称:后续还有至少一年三百多万石米粮运输进来,足够临安府百万人口食用,加上周边中原夏粮、秋粮收获,到了入冬时当有足够两三年储备。
若是海外粮食押运进来,手头上的粮食就不慌了。
粮食越少,则囤粮心理越发严重。
若是不缺粮,各大户还得抛售粮食,市场上粮食就多起来。
现在只是秦寻在临安城的威名还没有打出来,本地商家不相信他的公告,粮价居高不下。
秦寻也不恼:我公告了,你们不信,你们自己负责啊!
小鱼儿名下的粮船结队沿着运冀州上,在淮南东路一路顺畅,当地官吏与沿途民众莫不知船队过去救临安,更知道小鱼儿名下的船队一贯不克扣苦力们的钱粮,拉纤不缺人。
沿途衣食保障也做得到位,哪怕夜间也有人前面驾船点火引路,路上有人举着火把带着纤夫前行。
到了第二日早上,换上当地的纤夫继续拉纤前行,一路接力向前,向前!小鱼儿的船队一日便能行其它人双日的航程。
船行飞速,行程消息让官府公告出来,更有粮商不信:春日水浅,船行甚慢,又是逆流,何来如此神速?不信!
京城粮商不信,秦寻就等着你们不信!反正我们的粮食再过几天就到了!
京城中的被裁汰禁军军汉与将主们都不信。尤其是那番国蛮子要裁汰他们,更是激起哗变。
最近几日连续有军汉去殿前司衙门口跪地陈情,从最初几百人到几千人,越聚集越多。
殿前司衙门反而不恼,还给水给粮,这让军将们情何以堪?军将们一时无计。
秦寻看到奏报,听得外面喧哗,登上金銮殿一看,侍卫亲军头领孙大哥紧张说道:“强弓硬弩一概备齐,守具不缺!乱兵绝对攻不上来!”
秦寻看着所发。否则这大日头晒一日,他们就要作鸟兽散!”
孙大哥自然惟命是从,当即转身吩咐发放水粮,葛方带头领着医疗队出去,给
军将们混在人群中看得傻眼,潘胖子心中更是恼怒又无力宣泄:秦寻如此示弱,这些军汉得了好处不肯发泄怒火,如何能举事?
秦寻等禁军军将煽动军汉闹事,等了好几天,真是等到花儿也谢了!军汉们先是在军将门口聚集。
又在军将煽动下往殿前司衙门陈情,聚集之后也没有什么人敢于冲击衙门,只有不断哀嚎哭诉。
秦寻站在金銮殿上俯视这些告哀的军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更愤怒他们找错了方向。
他们今日的贫困与窘迫全部是因为军将盘剥而起,他们在军中一年便被盘剥一年,在军中一辈子便被盘剥一辈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