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十四章 问策(2 / 2)

加入书签

新国策分为官制,封地制,科举制三大制度,余下的是每个变法的细节。王溪只看开篇,就感觉难以实施了,不过看了细纲,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变法。花了一刻半钟后完细纲,详细内容一时半会看不完。

“北国破而后立,世家士族几乎灭绝,要实施新政并不困难。但我国要推行,必定寸步难行!非一朝一夕之功。”

王涧:“要是不更改,今日局面恐难维持。总不能指望着王妃以一己之力养国养民吧?再说,眼下世家迫于形势不得不臣服,过上几天太平日子,怕又要跳出来跟王妃唱对台戏了。”

王溪看向谢青婴:“弟妹可有想法?”

谢青婴:“不管是哪一条政策必定是与世家利益相悖的,即便不是,他们也不愿意轻易更改。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民生问题,希望朝廷能独立建议一个司农部。专门打理民生,推广惠民政策。

建立独立部门是不想有人插手,待壮大后,别人想插手进来也不容易了。我们先不动别人的封地食邑,只在国民之间展开,见成效后再慢慢普及。如果农业能够保证收成,他们也容易接受。”

王溪点头:“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若农业能够兴旺,司农部的权力也会跟着壮大。”

王涧:“想利用司农部来改变封地制和食邑制?”

谢青婴点头:“具体操作新国策上有详细策略。是以收成多少来决定邑主所得粮食,百姓丰收邑主也丰收,少收失收邑主亦然。这样做是为了促使邑主及地方官员积极解决民生问题,催促经济发展。”

王氏兄弟对视了一眼,赶紧翻看详细的策略。

谢青婴笑道:“又不急,既然陛下来了,我就先说的我主意,省得改天还再说。”

哥俩只好先停下来。

“关于官制和科举制,我国官职多数是由世家子弟担任,造成世家把控朝政以权谋私。科举制虽然不分贫贱皆可考举,但主要是为了方便寒门士子入仕分世家的权。所以世家肯定会打压寒门士子。

我国官职甚少空缺,别说寒门士子,就是小一点的家族想跻身进来都困难。北国现在紧缺官员,我提议以历练为名,把国内世家子弟送到北国任职,主要是让他们接受新政……”

王涧一拍大腿:“妙啊!如此,待他归来之时便不会排斥新政,且能轻易接受上手。同时也可以腾出位置给寒门士子,一任三年,世家无人可用,自然也就不会排斥科举制任用寒门士子了。”

谢青婴爱死他这一点,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她开个头,他就能猜到,都不用她费口舌。笑道:“正是如此,待朝廷大换人后,新进官员全都是天子门生,此时更改官制就容易多了。”

王溪喜欢“天子门生”这四个字,笑着点头!

“陛下可按新国策中详细的官制所述,建立的翰林院,把中举的士子纳入翰林院,让他们充当你的刀笔吏军师,用上一段时间觉得可以,就安排实职。您亲自任用的官员,被世家笼络走的可能性小一些。

关于官制变法,陛下若觉得一下子更改太过难度高,不妨专门钻漏洞抓他们的错处,抓一次改一点抓一次改一点,慢慢的就全改了。您是有实权的皇帝,他们想如从前那般忽悠可行不通。”

王溪听得连连点头,心痒难耐,恨不得马上翻阅彻底。

谢青婴知他心中所想,“我先下去歇息了,谢致也通读过,陛下可以跟他仔细推敲,依局势更改。”

王溪点头应下!

谢青婴留了谢念泡茶,自己回了房去。

王溪与谢致赵无恤韩子胥三人商议了半天,决定按谢青婴之言实行新国策。随后三人又商量了七八天,建立了司农部,由王涧担任司农一职。百官得知是修建水利推广农业的,果然没有过多插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