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两江7(2 / 2)

加入书签

城北集中了钱塘七成的作坊,就像大雍信行在京城搞出来的那一片沿河作坊聚居区一样,聚集,省成本,方便运输、招工。

天已经黑下来了,作坊的声音却不绝于耳。

钱塘的作坊多种多样,有些不需要大型机械,这会儿安安静静,像纺织、榨油、熬糖等作坊,此时依然繁忙。

还是舍不得灯油的东家多,好些工坊都只点一盏堪堪够用的油灯。

偶有点得稍微多点儿的,不是机器珍贵,就是原料珍贵。

巫明丽一路走,一路看,偶尔也作谈生意的模样与其他人搭话。

行至一个灯火通明的作坊,巫明丽顺便与看门的妈妈讨水喝,歇歇脚,随意问起:“这就是天下多棕织机的源头,钱家的作坊么?”

妈妈骄傲地摆手:“正是,哟,夫人您也知道这?”

“恩,我们家也开了个作坊,用的也是他家的织机。确实好用。宽幅的布呀,做衣服都可以少拼几次。”

巫明丽指指外面披的泥金梅花黑羽锻斗篷,通长五尺,底阔一丈有余,堪堪拼得四面花。

低调,但非常富贵。

妈妈识货的,看这斗篷和袍子,身边的侍卫器宇轩昂,连仆从都穿皮靴,一色的大毛皮子圆领袍,衷心地赞叹:“夫人好经营!必是挣到了钱的。”

巫明丽打个哈哈,问:“得谢谢你们家。我一路过来,看见就你们家舍得给工人点灯,比外面的强。外面好些女工摸黑上工,眼睛都熬瞎了,你们家不一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怪不得就你们钱家出挑。”

妈妈附和道:“谁说不是呢。东家不止给点足足的灯,还给暖盆,上工四个时辰的人都能吃三顿饭,这不,今晚夜宵还加一道肉丝,听说是京里那位亲王殿下来了,为了恭贺欢庆,特特加的。”

巫明丽笑了笑,道:“我能近距离看一看吗?看看你们这儿怎么管的,我那里有人偷奸耍滑,我得学一学你们的管事儿。”

白羽将一小颗银子塞在妈妈手里,妈妈掂一掂,约有七八钱了,立刻咳嗽一声,揉着腰说:“哎哟我这老腰有点疼,我去打个热水,您还要休息呀,请自便。”

巫明丽一行顺顺利利进到了作坊里。

作坊才刚翻修出来,水淹过的一条线清晰可辨,机器有新有旧,有些被泡坏了,拆了躺在院子里,大约要当柴火烧。

这个作坊是织布坊,二层小楼,一层上工二层住人,后面还有茶房水房茅厕,厨房里在做宵夜,闻着是有一股肉香。

院子的主体总计有七间摆织机的屋子,屋子都开着大窗,方便采光,现在窗子紧紧关着,只能朦胧看见一些人影。白羽轻轻拨开一间被风的屋子的后门帘子,看见工头妈妈在打瞌睡,她又将帘子拨开了些,让巫明丽也好看清,屋子底下坐着十六个女工,点八盏灯。

巫明丽仔仔细细看了一圈,摆手让白羽撤了。

随行的侍从说道:“看着竟还挺大方的。”

巫明丽冷笑:“大方?不,我们是遇到硬茬了。”

“啊?什么硬茬?”

“这家人猜到我来了,故意演给我看。刚才你们注意到灯油了吗?很大一股桐油味儿,如果每天晚上都点桐油,必然会留下难以清洗的烟黑。但是刚才点灯的那几个地方,哪有烟黑?新修补的地方没有,那老的墙壁、木头上,也没有吗?不,有一个地方有,就是工头那片儿的墙上。说明他们平时就只点那一盏灯。既然灯可以造假,其他的当然也可以造假。所以我们看到的,都不可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