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一十八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2 / 2)

加入书签

晋王府的大夫特别好,好得都出了名,谁家有个疑难杂症都讨晋王府的大夫,那个王不泊,今天还在太医署和御医打官司呢。王不泊天天闹着要出宫,但皇帝陛下可不敢放开这个对他的病情最有办法的大夫。王不泊是个女草医,在宫里哪怕有皇帝撑腰,也要吃点排挤,王不泊才不忍,受了排挤一定还手,也有点鸡飞狗跳。康王的身体,现也在王不泊手里调养。

由于皇子之间隐隐地攒在一起,他们也渐渐地发现了一个很吐血的事实:“陛下拟诏书欲立您为太子”这句话,皇帝陛下交代给了至少三个人。

他们不敢想皇帝陛下之前是装病,因为仔细一想就知道当时除了晋王,所有其他王的表现,都很让皇帝陛下不满,这个结果太过惨痛,他们宁可自欺欺人地忽略这个可能性。

他们宁可相信,是皇帝陛下病愈后才改变了想法。

周王和陈王心生怨恨,尤为严重。

在他们看来,他们是眼睁睁看着到手的储位丢了。

就因为蜀王世子“唤醒”了皇帝陛下,又或者是晋王皇孙陡然表现良好,异军突起,导致皇帝陛下现在更属意他们两家了!

比不曾获得更难以甘心的是得而复失。

所以很难不让人动点铤而走险的心思。

既然蜀王和晋王靠着儿子异军突起,那让他们的儿子消失就好啦!

----

今日小年,天上微微撒着雨。

小年夜的家宴,又是能来都来的齐全宴会。

年纪大于五岁的皇孙皇子全部出席,数量很多,比八月十五那天到的都更齐,巫明丽连人都认不全。

巫明丽带上了三个侧妃、三个孺人,以及四个孩子,是人口相对最多的王府。

其他王府把儿子们都带齐全了,不过闺女和侧妃带得少。

蜀王妃、韩王妃等将晋王府的各个侧妃孺人打量个遍,真觉得巫明丽是恶心她们几个来的:我们都不带旁人,就你带,显着你贤惠不要紧,显着我们不容人就不行了吧!蜀王妃可是只带了世子的生母侧妃凤仙呢。

巫明丽也有说法:“这都是带来陪我吃酒的,嫂子们又不是不知道,我偷懒算头个,每每跟进宫的人就一个阿保一个丫鬟,叫我们三个管他们四个,那却免了。”

祸已一个就顶别人家十个,有这几位侧妃孺人,好给巫明丽省心。

晋王府的侧妃不提,三个孺人都是宫女出身,规矩一点不错,巫明丽敢带着进出,本也有理。

蜀王妃瞅了半天,挑不出错来,暗暗给巫明丽捣一拐子,领着儿子扭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