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五十七章阳隧(2 / 2)

加入书签

“这说明,在当时的环境生活里,这些‘阳燧’的使用量较大。”

他把手里的‘阳燧’递给宋雨茗和晓东,让他们也细细观看。

“这些‘阳燧’过去也被发掘古墓时,被发现过。”

“只是,当时曾一度为认为是青铜器物的盖子。”

“就像之前殷墟被发现铜镜时,只确认为是‘铜板具钮器’一样。”

“现在则都是承认是‘阳燧’。”

“既然是‘阳燧’,它又是取火的东西,以后历代均有发现,可见它生命力之顽强。”

“西汉淮南王刘安和其门客所著《淮南子》中,便有对阳燧的描述。”

“阳燧,金也。取金盂无缘者,执日高三四丈时,以向持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之,吹之则燃,得火。”

明代医学界李时珍的《本草纲

目》中也有记载:

“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

“后来,有些朝代的人民,也叫这种取火的工具为‘火镜’。”

“古书里就记载过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

““燧”为取火的工具,有木燧和阳燧之分。”

“木燧即钻木取火的工具,当出现在智人期。而阳燧出现就较晚了。”

“它的原理是利用日光取火,是一种曲率很大的凹面铜镜。”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把凹面铜镜放在太阳下,其光都聚向内。”

“在离镜一二寸处,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触物即着火。”

宋雨茗看着自己那个青铜‘阳燧’,多日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他看着陈林问道:“陈先生,那你说是先有的青铜镜,还是先有的这个?”

陈林笑道:“我猜这个‘阳燧’,是在铸造青铜镜时的衍生物。”

“它与同时代的青铜镜造型、铜质、纹饰、打磨光洁度等特点完全一致。”

“所不同的是,青铜镜的背是平面的和凸球面状的。”

“而阳燧的燧背是凹球面状的。”

“我记得之前有本资料记载,津市博

物馆里藏有一枚东汉铭文阳燧。”

“有鼻钮,表面铸阳文铭文两周。”

“内周写着‘宜子先(孙),君子宜之,长乐未央”。

“外周写着‘五月五丙午,火燧可取天火保死祥兮’。

“这些吉祥用语和东汉铜镜上的铭文如出一辙,这就能说明镜燧同源。”

“宋先生,你的这一枚,从形制和材质上判断,就是西周的器物。”

“全素,无花纹,尽显古朴。”

陈林侃侃而谈。

别说是宋雨茗和晓东,就连演播室对面的编导和工作人员,都听入迷了。

上一期也是这样,陈林讲起古董来,总能让人立马产生兴趣。

听他聊起古董的朝代、起源、来历,就象在给你展示一副历史画卷。

从一个小小的器物上,就能窥见当时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形态。

有个电台的工作人员说过,听陈林讲古董。

就像是被他带着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

慢慢在他的讲述下,你似乎能看到另一个时空的人民,在用这器物时的情景。

那种感觉非常的奇妙。

那位工作人员说了,鉴定师全天域有的是,凭什么就陈林能火?

听他一期节目,大概就会明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