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一百零七十八章 技艺(1 / 2)

加入书签

古津给众人介绍着工作室里的,各种修复文物所能用到的机器。

陈林等人听得津津有味,一个个眼睛都不眨的听着古津的讲解。

“我们修复文物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器物的原貌,为了让文物更好的延年益寿,更好的保存历史信息。”

“文物修复,就像是给重病的老人做保健”,古津说道,“有的是材料老化,类似骨质疏松。”

“有的,则是表面污损或风化,类似皮肤病。”

“也有的,出现了破损和变形,类似骨折;还有的文物出土时饱含水分,需要脱水,类似吃多了消化不良。”

“也有一些朽坏的部件,需要替换,这就相当于做手术了。”

“现代科技这么发达,为文物修复和保护,提供了神兵利器。”

“例如,用x光查看文物内部的伤情。”

“用制作口香糖的类固醇物质,将木器里的水分替换出来;还可以利用惰性气体——氮气来杀虫灭菌等。”

古津讲到,他们工作室有时也会收到来修复古代书画和古籍的工作。

现代的纸张,因为使用化学制浆,酸性大,而民国时期的书籍,却已经像干面包一样,一碰就掉渣,根本没法翻阅。

后来

,有人开发了航天材料派拉纶、和新型纳米涂液,为纸张穿上隐形“防护衣”,这才解决了这个世界性难题。

之前,也曾有一块,出自殷墟1004号商王墓的泥团,包裹着青铜甲胄残片。

2000年的时候,一个研究员去外地作学术交流时,当年参与考据发掘的一个前辈,仍然记得这件文物。

前辈建议这位研究员,对这些甲胄残片,进行整理和修复。

在回到南京后,这位研究员不仅从260块残片中,成功修复了两个头盔。

并且与天域一个科技大学,共同进行了全国首例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检测。

这项检测,则证明了铜料产自西南云贵地区。

这不仅为研究商朝的控制范围、和朝贡体系提供了新的材料,也成就了学术交流上的一段佳话。

古津感慨的说道:“所以说,修复文物这件事,不仅仅是保有它的本身价值。”

“同时,也对我们对古董文物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整个拍卖市场上,被修复过的瓷器,至少占40,其中很多被作为完整器拍出。”

“从修复看鉴定,也可以帮我们识破一些通过修复作伪的伎俩。”古津说道。

陈林对于这种说法,还是非常认可的。

因为修复过的瓷器,单凭眼看手摸很难识别。

但是在修复过程中,瓷器的裂纹较难清洗干净。

如果用强光手电筒,从内往外照,裂缝就容易现出原形。

而残缺的部位,既使是用高岭土回炉再烧,看似天衣无缝,但是两种材质毕竟不同。

如果在黑暗的环境中,用紫外光源照射,就能看出差异,原理类似验钞机。

这种鉴定方法,已经广泛被国际知名的大拍卖行所采用。

而在书画作伪中,利用修复技术,进行挖补更是制假售假的“重灾区”。

古津给大爱介绍了几种,存在于书画作品中的作伪方法。

一种,是将大名家的落款挖下来,安在一张普通作品上,冒充名家作品。

另一种,是将落款改头换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