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二章 一张旧照片的渊源(1 / 2)

加入书签

走进到客厅书柜边上,裴晓虹打开书柜的门,拿出一个棕色边框的相框。

只见里面镶嵌着一张黑白旧照片。

可惜的是,这张照片像被火烧过似的,缺了将近三分之一。

“无论走到哪里,这张照片都一直带在我妈妈的身边。

在朝鲜战场上的时候,敌人的炮火轰炸了医疗队的驻地,等到我妈找到这张照片的时候,被烧掉了一大块。

你们看,站在第二排的右边第四个就是我妈……”

“阿姨年轻时真是个大美人,说实话,比你长得漂亮。刘岩,你觉得呢?”周海洋看了裴晓虹一眼,又看着刘岩说道。

此时此刻,刘岩似乎没有听见周海洋在说什么,而是两眼直勾勾盯着眼前这张照片,而且盯着的是缺失的那一角。

穿越到今世已经整整一周了,刘岩从来没有仔细想过原主的爸爸妈妈。

但就在看到这张照片的一霎那,他脑子里突然出现了原主家庭的画面……

在原主的家庭相册里,也有这样一张照片,但那是一张完整的照片。

相册里的那张照片里,有原主的妈妈,正好在眼前这张照片缺失的那个部分里……

刘岩的心里不由得一怔,世界上居然有如此的巧合!难道原主的妈妈,曾经和裴晓虹妈妈是大学同班同学?

“刘岩,你怎么了?怎么不说话?”裴晓虹看着刘岩,接着,她顺着刘岩的目光,似乎发现了一点什么......

“哦!没,没怎么,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裴长远两口子开门走进了屋子。

“爸,妈,刘岩和周海洋来了!刘岩,海洋,这是我妈。”裴晓红迎了上去,向双方介绍着。

只见裴晓虹的妈妈愣了一下,快步走到刘岩跟前,从上到下仔细的打量着他。

然后转身,和裴长远相互对视了一眼,两人没说话。

“妈,您这是怎么了?您怎么这么看着刘岩呀?”裴晓虹不解的看着她妈妈。

这个时候,只见裴晓虹妈妈又转过身问刘岩:“刘岩,你妈妈叫什么名字。”

“阿姨,我妈妈叫严玉华。”

裴晓虹妈妈连忙转身对裴长远说:“老萧,没有错!是首长的儿子,长得跟首长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

裴晓虹妈妈接着对刘岩说:“刘岩,我曾经跟你妈妈是大学同班同学。

在你爸爸的影响下,你妈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她离开学校后,就一直没跟大学同学联系了。

六十年代中期,晓虹他爸从部队转业到永峰县委,我就跟着转业到永峰县医院。那个时候,你爸爸妈妈已经离开江宁省了。

上个月,我到省城开全省医疗工作会议,没想到在临别时,遇到了在省立医院工作的一位大学同学,名叫丁萍。”

“丁萍阿姨?!”刘岩惊呼道。

“是的,她告诉我,你妹妹就寄养在她家。还告诉我你爸爸妈妈的情况,和你小时候的一些事情。

说你就在永峰县插队。

回到县里后,本来想通过县知青办打听你的情况。

但回来的第二天,就召开县卫生系统工作会议。会议之后,又忙于半年总结工作,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昨天晓红她爸在电话里,跟我说起你的事情,并且说,你长的跟首长年轻的时候很像。听到你的名字,我又想起来了。

所以我跟晓虹他爸说,无论如何得让你来家里一趟。

听省里的那位大学同学说,你爸爸妈妈这个月就会回到江宁省了……

据说,新一代伟人亲自过问了这件事情,省里的主要领导和省立医院的医生,上个月已经去农场看过你爸爸妈妈,他俩的心态都非常好,很乐观。

刘岩,听说这些年你吃了不少苦,真不容易……”

“一开始确实有些突然,还好有那么多好心的叔叔阿姨们照顾,都过去了!”

“是的,都过去了!希望你们一家能早日团圆。听你丁萍阿姨说,你妹妹刘宁跟你妈越来越像了。中学毕业后,就进入街道办的一家工厂……

真没想到,你跟晓虹在一起插队。”说着,裴晓虹的妈妈转过身子:“晓虹,你也真是的,这些年怎么就没带刘岩来过家里?”

此时此刻的裴晓虹和周海洋,早已被眼前突然发生的这一幕愣住了。

裴晓虹的心情不知是高兴还是激动:“妈,我好几次让他来咱家,他就是不肯来,不能怪我,不信你问海洋。

而且他在知青点的时候,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样……”

”阿姨!这点我可以为晓虹作证,刘岩之前在知青点,对所有人都是爱搭不理的。知道的人知道他的心情不好,不知道的人认为他清高……”

“阿姨,过去是我不对!因为我担心家庭问题牵连大家,所以……”

“刘岩,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无论什么时候,面临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失去坚定的信念。

要相信,风雨总会过去的,终究会有见到彩虹的那一天。

以后有空就常来,把这儿当作自己的家。”裴长远对刘岩说道。

刘岩感激的点了点头。

“要相信华国的明天会越来越好的。如果给家里写信的时候,代我和晓虹她妈,向他们问好。”

<app,^免费小说网站

“嗯!谢谢裴书记,谢谢阿姨!我准备忙完这段,就回宁城看他们。”

“到时候记得,一定让晓虹陪着你一块儿去,就算代表我们两口子去看看他们。”

“好了!今天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咱们就在家里吃,你们坐,让晓虹和她爸陪着。

阿姨亲自下厨,做几道拿手好菜,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作者题外话】:长篇连载小说《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二十一世纪,故事主线跨越四十多年。

本作品与众多描写寒门弟子官场升迁的作品不同,主要描写了以刘岩为代表的、经历那场史无前例运动和上山下乡蹉跎岁月的干部子弟,在七七年恢复高考第一届考上大学、八十年代初进入官场后的一步步历程……

这些人并没有因为当年父辈遭受到迫害,而对国家和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而是在上山下乡的运动中,在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社会工程中,在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尽了自己的努力,并取得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应该承认,上山下乡运动,使得他们学会了冷静地、较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了国情,尤其是农村的实际情况。

他们亲眼看到并亲身体会到,城乡差别是多么巨大,地域间发展是多么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多么贫穷,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反差。

在一踏上这块贫瘠的土地时,他们曾经都从心里和实际行动中,立志要以自己的青春热血改变农村的现状。并确确实实为此抛洒了自己汗水。

但是,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他们中的很多人,逐渐清醒认识到了一个现实,那就是:要彻底改变农村贫困面貌,是如此之艰难。

但是,上山下乡造就了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成为了中国社会中一个相当稳定和可以充分信赖的群体。

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们脱去学生装走进农村广阔天地,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实践中,逐渐摆脱了学生气、书生气,聪明起来、懂事起来、深沉起来了。

在三大实践活动中,增长了见识、练就了本领、认识了社会、学会了思考。

从农民乡亲们那儿学到了勤劳、纯朴、智慧、韧性和忍性。

当然,也不否认,在农民尤其是个别农村基层干部身上,也看到了沉淀着祖辈沿袭下来的各种消极因素和劣根。

但他们依然同淳朴的农民保持着割不断的深情和联系。

上山下乡使得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不甘落后、不甘沉沦、奋发进取的人生信念。

培养起了体察国情、民情,关切民族命运,希冀国家稳步发展的政治品格。

所以,当他们走进官场的时候,会以一种更深沉的目光,去观察国家的变迁,去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发展。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