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5章 时柒的演技(2 / 2)

加入书签

比起演技,他们更看重形象吻合,因此经常挑出素人。

经过导演的指点,符合人物形象的素人可能比演技好的演员更适合。

除了外形,符合人物形象还包括整个外在的状态。

我观察过时柒,他私下的性格其实和少年苏轼差别很大,是个少年老成的人。

而苏轼,一辈子天真敢言,年轻的时候尤甚。

所以时柒在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他的五官和神态都是略微上扬的。

当然这里也有化妆师的功劳。

至于姿态方面,少年苏轼更挺拔一些。

到了《民国·风起》,时柒的进步更大。

我看到网上很多人都注意到,演阔少时,他的身体总是歪向镜头的另一侧。

这里我要夸赞一下时柒,在演受刑的那几集时,他起码瘦了10斤。

一直到死在刑场,那时候已经是骨瘦如柴的状态。

这个瘦是渐进的,不光是肉体的消瘦,还伴随着精神的萎靡。

到最后简直就是个活着的尸体。

这不是化妆就能产生的效果。

在这里也要表扬剧组。

因为拍摄的场景不是连贯的,如果不是剧组配合,时柒就会在剧里呈现出忽胖忽瘦的状态。

我还看了一些时柒跑龙套时候的角色和最近在先锋拍的两部戏。

可以说,他一直在尽可能地去贴合所饰演的人物,不怕扮丑。

这一点很难得。

最后,就是表演,同时也是声、台、形三者的有机结合。

一个演员,对作品的理解、对人物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就在表演。

有些演员脑子里的概念很清晰,说到角色和剧本,可以侃侃而谈,看得出下过功夫。

一到表演的时候却肢体僵硬、表情凝固,要么是面瘫,要么用力过猛。

有的演员说不出几句话,表演起来却如鱼得水,仿佛角色附体。

时柒属于第三种。

他话不多,但谈到角色的时候表达能力还可以,最重要的是在饰演角色的时候能有效输出。

让自已对角色的理解不光停留在语言上。

我看过他早期的角色,只是比普通人多了几分灵气,加上相貌出众。

看得出来,他不是老天喂饭吃的天赋型选手。

但是通过两部戏的锻炼,时柒进步惊人。

《民国·风起》里这个镜头,他展现出很强的肌肉控制能力。

这场去贫民窟的戏,如果情绪大一点,就显得浮夸;情绪少一点,又会成为面瘫。

时柒在这里表现出了恰到好处情绪,从震惊到不解再到愤怒。

每一种情绪都能准确地表达。

说明他很清楚不同的面部表情能达成怎样的效果。

不要以为这很容易,很多演员演戏是只有一套动作的。

哭也好,笑也好,生气也好,羞涩也好,都是同一套表情包。

演员没有对角色的理解和输出,只看剧本上说要笑,就笑了。

自已都不知道在演什么。

观众看他们的戏,自然更是寡淡无味。

说到这里,我对好演技的理解已经很清楚:具备艺术上的美感;各方面的表达准确;能够令观众共情;能够让观众理解其创作意图。

时柒作为年轻演员,已经初步具备这些技能,前途可期。

当然,在过去摸爬滚打的过程中。

时柒也攒下一些不好的毛病:1

2

3

4......

总之,我会持续关注这个演员,希望他不要中途毁在自已的欲望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