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25章 苏字(2 / 2)

加入书签

苏镇已经发展成十几万的城镇。

县城,府城的人口,也没有苏镇的人多。

一镇几乎超过一个府的人口,这是谁也想不到的。

然而,按照大丰国的制度,这里还是没有朝廷官员坐镇。

所有的一切,都是苏家说了算。

因为,苏镇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是苏家的家奴。

所以,整个苏镇,就像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奇怪的发展。

思山的煤矿。

思慕峰窑厂。

思慕峰的庞然计划。

皇恩家园的建造。

盛山铁矿的开采。

如此等等,吸纳了不少人工,苏镇的百姓,主要靠苏家过日子。

而且日子过得还挺不错。

于是,越来越多的地方,选择加入苏家,连地带人,全都卖给苏家。

到了年底,方圆百里,几乎都是以苏家说了算。

甚至几个县的知县大人,都有被架空的趋势。

随着横山剿匪战事结束,苏一刀定了规矩,从此不再买地,也不再买家奴。

苏一刀仿照后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以此来管理苏家十几万人口。

这几年发展太快,已经出现了许多弊病。

再不认真解决,非出大乱子不可。

幸亏大部分心思尚还单纯,一心求家人吃饱穿暖,只要有活干,有钱拿,他们就会老老实实的听从指挥。

也有少数人耍奸偷滑,楚方等人快刀斩乱麻,对于杀人见印掳掠之徒,直接死刑。

反正都是家奴,杀了也就杀了。

整顿了大半年,终于把苏镇治理成了秩序井然,夜不闭户的镇子。

苏镇建了几十个学堂,要求十二岁以下孩子,无论男女,必须进里面学习。

如果发现不让儿女进学堂的,轻则打棍子,重则逐出苏镇,苏家的任何产业,都不得雇佣。

当然,学费全免。

由于苏秀的纺织厂生意十分红火,已经把布匹卖到了大丰国各地,所以女工的需求量也很大。

但纺织厂有一条规定,只要是拿到学堂发的毕业证,就可以进入纺织厂做工。

这个规定,极大的推动了父母送女孩子上学堂的积极性。

至于学习的内容,都是苏一刀亲自操刀编写的。

苏一刀第一次写出阿拉伯数字时,惊呆了众人。

“小侯爷,你写的是什么?”

楚方看着曲曲弯弯的数字,一脑门的问号。

“数字!”

“数字?什么意思?”

大生也不明白。

“这个表示一,一长枪。”

苏一刀说道。

“这个呢,像不像鹅的脖子?是二鹅脖,表示两个。”

“贰?小侯爷,贰可不是这么写的。”

楚方反对。

“这是新数字,你们自己说,哪一个写着方便?

如果用来记账,哪一种更便利?”

苏一刀问道。

楚方和大生不得不指向苏一刀的数字。

“可是,小侯爷,这看上去很别扭啊。”

楚方摸着眉头说道。

“习惯成自然!

你们两个首先要学会,否则,明年你们两个一人生一个孩子。”

得,又来。

苏一刀先培训教书先生。

然后,就开始在所有的学堂推广。

一开始,很多人反对,暗中还嘲笑。

没想到才过了一个月,一下子流行起来。

记账的时候,再也没有人用原来的方法了。

因为是苏一刀发明的,所以叫苏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