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一十四章 萧墙硕鼠(2)(2 / 2)

加入书签

司马伦的篡位行为,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朝野上下都对他怨声载道。司马冏一方打出的旗号则是重新拥立被废黜的司马衷回朝。这样一来,人心所向全都在司马冏等四王这一边。因而,司马伦虽然占有皇权的巨大权利优势,但失道寡助,很快就被覆灭了。孙秀等皆被杀。终究还是皇室成员的面子,司马伦并没有被当场杀害,而是幽禁到金庸城去。不过金墉城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皇室的死囚牢,只要被送到这里,基本就意味着命不久矣。从皇太后杨芷,到太子司马遹,再到皇后贾南风皆是如此,司马伦也难逃这个命运。

司马衷被从金墉城迎请回来,重新做了皇帝。晋室昏乱,朝野上下,文武大臣,要么崇尚空谈,要么一心为己,没人真正关心国事,更没人为朝廷效忠。司马伦的篡位成功恰恰就是证明。倘若群臣都具有一点点忠义,一点点的担当,则完全不会是这个结果。

此时,群臣集体向司马衷叩首请罪。司马衷虽然对大臣们有所不满,然而朝政之风如此,又能奈何!他诏告天下,封赏表彰司马冏等拥帝反正的有关人员,一干乱臣皆被抄斩。司马伦因身为皇室的关系,留了全尸,被赐饮毒酒而死。

司马冏因反正大功,被封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更被加了九锡,总揽朝政。前门驱狼,后门进虎。从此,傀儡皇帝司马衷又落到了一个新的摆布者手里。

不管司马家族如何折腾,总之没有改朝换代,只限定在洛阳城内昏乱,对于其他地区的老百姓来说没什么大的影响。

汝阴的百姓依旧如斯地生活着。说如斯,也并不完全如斯。因为有了新郡治团体,整个汝阴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上任之初,舒晏感叹民生疾苦,曾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上来。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前提是让他们手里有钱。整个社会中,主要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类别,其中农为民的主体,士属于上层阶级,工商为贱民。

士另当别论,就农工商而言,商人经商,工人做工,农人务农。如果单单发展农业,就未免太狭隘了,怎样让全体老百姓都有钱呢?就是应该农工商互通有无,各司其业,全都活跃起来。农业既然为主体,就必须得到优先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其他各业也就跟着带动起来了。

老百姓的生活,不涉及车舆游猎、歌舞升平,就只是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这其中,吃饭乃是首要问题。要想解决吃饭问题,就要增加谷物产量。增加谷物产量有两条途径:其一是增加单位亩产,其二是增加耕地数量。

舒晏就从这两方面入手。

增加亩产方面。在正常年景的情况下,优种加肥,深耕火种,精耕细作等方式是可以提高亩产的,但就怕遇到风不调雨不顺的年景。万一遇到水旱之灾,无论怎样精耕细作,基本都是徒劳的,所以要尽量摆脱靠天吃饭。最关键的就是解决灌溉的问题。汝阴境内的水资源还算是丰富的,除了两条主要河流汝河和颍河外,还有数十条小河流。如果把这些河流的水引入附近的田地,那将是十分有益的大事。

除了增加亩产以外,还要增加田亩数。天下还有未经开垦的荒地吗?有,且数量还相当多。相对于增加亩产的那些诸多措施而言,增加耕地亩数的措施简单粗暴,就是开垦荒地。

开垦荒地,人们能够依靠的只有火和一把小小镢头,谈何容易!先要在草木枯萎的季节放火燎原,此举不光烧掉了枯草,还顺便烧死了大部分的草籽,大大减少了来年的草木滋生。在封冻之前或是来年春天的时候,就可以在这些烧过的原野上用镢头去开荒了。但漫漫荒野,长期的无限制的自然生长,各种草木根繁蒂固,放火只是烧毁了地面上的枯草茎叶,地下的根须还错综顽强地扎在土壤里,且十分的坚韧。未经开垦过的土地又生硬得很,导致开垦起来十分困难。即便费了千辛万苦开垦出来了一块土地,可这种土地里面埋藏着的草籽数量远比常年耕种的土地中的草籽数量多得多,经春风一吹,又都会重新滋生出来。这种情况会持续数年,稍一惰怠,垦荒出来的土地便会重新变成杂草茂盛的荒原,前功尽弃。且这些新开垦的荒地由于不像熟地那样有长年积累的粪肥底子,所以产量很低,往往数年都不能回本。

这也就是为什么农民们宁愿去给世家大族做佃户,也不愿自己去开荒的原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