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1章 边界(1 / 2)

加入书签

李兰至今还记得女儿小雅出生那天的情景。那是初春的一个清晨,产房窗外刚透出第一缕阳光,护士把包裹在粉色襁褓里的婴儿放在她臂弯里。

小东西出奇地安静,只是睁着黑葡萄似的眼睛望着她,那一刻李兰觉得心都要化了。

"还是女儿好。"她当时对丈夫说,"女儿贴心,文静不调皮。"

这句话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不断得到验证。小雅五岁时就会用小手给加班的妈妈捶背,十岁时已经能煮简单的面条等妈妈下班。即使到了青春期,小雅的叛逆也不过是把房门关得重了些,比起邻居家那些染发飙车的男孩子,简直称得上乖巧。

变化始于研究生时期。那天小雅在家庭群里发了一张合影,照片里她挽着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爸妈,这是陈昊,我男朋友。"李兰放大照片仔细端详,男孩长相端正,但籍贯栏里"湖南长沙"四个字让她心里"咯噔"一下。

"太远了。"当晚李兰在床上翻来覆去,对丈夫说,"要是结婚,小雅就得去南方生活。"

丈夫拍拍她的手:"孩子们有自己的人生。再说现在交通方便,想见总能见到。"

李兰没说话。她知道丈夫说得对,但心里那团棉花似的堵着的感觉挥之不去。接下来的半年里,她开始整夜失眠,一闭眼就想象女儿在千里之外生病无人照顾的场景。

婚礼前夕,李兰终于对女儿说出那句在心里排练过无数次的话:"我不同意你的选择,但我尊重你的选择。"她看见女儿眼里闪过一丝受伤,但很快被喜悦冲淡。那一刻李兰明白,母女之间已经出现了一道看不见的裂缝。

孩子出生后第三个月,李兰接到了女儿的电话。

"妈,你能来帮我带带孩子吗?"小雅的声音透着疲惫,"婆婆说她没经验,带不了。"

李兰握紧话筒:"妞,他们那边吃得太辣,我胃受不了..."

"我们可以单独做!你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女儿急切地保证,"而且婆婆答应每月给两千块钱请保姆,但我实在不放心把宝宝交给陌生人。"

电话这头,李兰无声地叹了口气。她想起邻居王阿姨去深圳带外孙的经历——每天六点起床做早餐,收拾完碗筷就要准备午餐,中间还要应付孩子的哭闹和尿布。"比上班累十倍。"王阿姨回来后瘦了八斤。

但电话那头是她的女儿。李兰最终点了头:"好吧,我收拾收拾就过去。"

长沙的夏天比老家闷热得多。李兰拖着行李箱站在女儿家门前时,后背已经湿透。开门的是女婿陈昊,他接过行李时手指不经意地擦过李兰的手腕,触感冰凉。

"妈来了!"小雅抱着婴儿从卧室出来,脸上带着李兰熟悉的、小时候考了满分时的笑容。那一刻,所有担忧都暂时消散了。

最初的矛盾出现在育儿方式上。那天李兰按老家的习惯,给三个月大的外孙喂了点米汤,小雅下班回家看到,立刻尖叫起来:"妈!书上说六个月前不能吃任何辅食!"

"我们那时候都这样喂..."李兰辩解道。

"那是三十年前!现在讲究科学育儿。"小雅一把夺过碗,动作之大吓得孩子哇哇大哭。

晚餐时,李兰看着面前红彤彤的辣椒炒肉,小心地问:"昊子,明天能不能做个不辣的菜?"

女婿还没回答,小雅就插话:"妈,你得适应这边的口味。我开始也不能吃辣,现在不是也练出来了?"

李兰低头扒着白米饭,感觉有根刺卡在喉咙里。那天晚上,她在家庭群里看到女儿发朋友圈:"婆婆寄来的腊肉真香!"配图是女儿女婿笑着吃腊肉的照片。李兰想起自己带来的老家特产还放在冰箱最下层,无人问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