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怀有娇妻,永不言累(1 / 2)
第一百零四章
看到李小心平安归来,李家人才算是放下心来,傍晚时没看到他回来,冯雨莹打电话到冯兴学家去问,莫珍妮却说她也不知道冯兴学到哪里去了。
李小心因为不好说是跟冯兴学去救了莫靳新一命。只说冯兴学带他去给一个大老板治病,那个大老板竟然赏了他十五根金条,他不但将过年时借二哥的那十根金条还了,还给了三根金条给陆元铮到海外投资。他留下这两根金条,是要给弟弟妹妹买宅院的。
冯雨莹这才知道父亲一到上海,就来逼李家补送了十根金条做聘礼。心里为有这样一个父亲难受极了。
娟儿轻轻拍拍冯雨莹的手背:“雨莹,你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我们原来不告诉你,就是怕你多想。你那时还怀着孕,怕你想多了伤身体。现在欠债还清了,我们一家人都算是一身轻松了。你也不要生你父亲的气,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他这点要求并不过分。”然后又转头对李小心说:“这两根金条既然是别人打赏给你的,你就留着傍身,给弟弟妹妹们买宅院的钱,从公家上的钱出就行。”
李与恩也说道:“为儿女置办宅院,替儿女完婚本就是为人父母者应尽之责,你身为长兄,无需操心这些。这两根金条乃是你凭本事所挣,理应归你所有,你还是收起来吧。”
李小心听后急忙摇头道:“爸妈,你们这么说可就不对了。我所挣之钱财同样属于我们家,既然如此,便应由阿妈来支配如何使用。我身为长子,自然也肩负着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其实李小心心里清楚得很,由于自己成婚,摊上了那个不讲理的岳丈冯国平,使得家中背负沉重负担,以至于如今父母无力为妹妹购置宅院,只能将她的婚事一再拖延。现在既然有这个能力为妹妹购买宅院了,他又有什么理由将这两根金条据为己有,独自留着不用?
冯雨莹则将那两根金条塞到娟儿手中,并紧紧握住她的手,阻止她将金条放回到桌面上。她心中难过,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她原本以为今天父亲的态度有所改变,没想到竟然只是因为收到了李家额外补送的十根作为聘礼的金条。
李小萱和李小德虽然都不出声,但是李小萱将那份感激埋在心里,只想着以后要怎样报答父母和兄嫂。她知道家人不嫌弃龙江涛穷,但也因为龙江涛穷,家人要对他们付出更多。李小德则愈发崇拜阿哥,在他心里,阿哥永远都是那么了不起的。一天就赚到十五根金条啊!李小德觉得,如果他有一根金条,都可以说自己是有钱人了。
而此时,冯国平正在清点他那十二根金条。自从得到这些金条后,他整个人变得十分神经质,行为举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每天晚上睡觉前,他会仔细地数一遍那些金条;早上起床后,他又会重新数一遍,以确保它们没有少一根。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盯着它们,仿佛这就是他的生命之源。
自从得到这些金条后,他便认为自己成为了大富豪,他的房间禁止任何仆从出入,每日都要回房间清点几次,生怕这些金条不翼而飞了。他一心想去买座大宅院,然后也想雇一支四十人以上的保镖,再买几辆车子,出门时也像陆元铮一样,前呼后拥的,到时看看哪个还敢小瞧他?
本来以前陆元铮送了那一大笔聘礼到冯家,冯家那时也算是再次富起来了的。可惜家门不幸,再次遭受劫匪抢劫。所以冯国平这次得了这么多钱,就决定买大宅院,雇佣保镖,这样在这个乱世,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才相对有所保障。毕竟,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更多的劫匪来抢劫他们的财富。
然而,经过长达半年的四处寻觅和探访,冯国平至今仍未能寻得令其满意的宅院。那些规模较小的宅院根本无法入他的法眼,而大型的宅院又需要耗费巨额资金。倘若他真的买下了自己心目中那座理想的大宅院,恐怕就再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雇佣众多的保镖了。
唉,金钱无论何时都是多多益善啊!他曾动过念头,想要再次向两位女婿索取一笔钱财,但又觉得实在难以启齿。且不说大女婿陆元铮当初下了如此丰厚的聘礼,并为大女儿准备好了足以确保她一生荣华富贵、衣食无忧的嫁妆,就连小女婿李小心,单单是那十二根金条,也可算得上是一份不菲的聘礼了。
冯国平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二儿子是入赘到莫家做上门女婿的,按理说,莫家本应给他送上一笔聘礼才对呀!可实际上,莫家分文未出,便轻而易举地将他的儿子给“拐”走了。冯国平心中愈发感到不平衡,一心想着要让莫家补上这笔聘礼,却又不敢亲自登门拜访莫家。
他知道,莫家只是想要冯兴学,并不想要冯家这些亲戚。毕竟冯家这些亲戚没有任何利用价值,而且还会给莫家带来麻烦和困扰。所以,他们一直被冷落,被忽视,甚至被排斥。这让冯国平感到很失落和无奈,但他又能怎样呢?只能默默接受现实,并做些一夜暴富的美梦,希望有一天能够改变现状。
他们到上海来已经很久了,莫家从未邀请过他们到府上做客。就是二儿媳妇,每次看到冯家的人,也总是礼貌而疏离地打声招呼,从来不会跟他们过多交谈。他们知道,莫家根本不想和他们有太多的接触,更别提什么亲情友情了。
连陆家也是如此。虽然陆家没有表示出要跟他们撇清关系的样子,但陆家似乎对冯家也没有多少好感。大概陆家也是不想要他们这种穷亲戚的,只是以家中有事,不方便待客为理由而从来不邀请他们上门做客罢了。甚至他们想见自己女儿一面都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