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章 附录 孕产期妇女心理保健(1 / 2)

加入书签

陈晓航和杨湛陪同法国心理专家参观了医院门诊和病房,还有社区卫生服务站点。

有说有笑,一下子,陈晓航和朗姆.斯密特罗感觉就是相熟老朋友。

为什么那么风云突变的剧烈震动,陈晓航(盛大生的儿子盛杭)能够健康成长,并形成心理强大且善于沟通交流的人呢?

因为她的妈妈在孕产期得到了一个机缘巧合,获得极大的身心快乐的引导帮助。

那时候他们所在地杭城医院的院长是一位妇产科出身的医疗护理专家,同时又是一位深谙心理学知识的资深心理咨询师。所以当时她的专业知识和热切工作渴望,尝试一个围产期保健和心理保健联合诊疗模式的试水。

她组织了医院的妇保科,妇产科,公共卫生科,精神心理科十多位医疗人员,还是来自医院内部和外部社会的心理咨询师自愿者队伍二十多人,进行了深入的设计,形成了孕产哺乳全周期身心健康随访的课题组。

这个课题组致力于研究孕妇的身心健康,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为孕妇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陈晓航的妈妈是一位幸运的孕妇,她恰好成为了课题组服务的对象。

在课题组的服务和帮助下,陈晓航妈妈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心灵健康感悟机会。课题组的专家和成员们定期对这些准妈妈们进行身体检查,密切关注她们和胎儿的健康状况。他们还为这些孕产妇提供了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等各方面建议指导,帮助她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除了身体上的关怀,课题组还注重陈晓航妈妈的心理健康。他们组织了各种心理辅导活动,尤其是艺术化心理引导技术,让这些准妈妈们在朗诵,轻歌,慢舞,冥想,话剧等等艺术为载体的心理感悟方式,能够与其他孕妇,社会志愿者们交流和分享各种经历与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不仅获得了情感上的支持,还学到了许多应对孕期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通过参与课题组的服务,陈晓航妈妈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她深知自己和宝宝的健康是最重要的,因此积极配合课题组的工作,努力保持身心健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她感到无比安心和放心。

这个健康指导,不仅仅在当时孕产期,让妈妈和幼小的陈晓航得到了获益,而且在盛大生出问题之后,陈晓航妈妈在极度痛苦无助的情形下,得到了那位院长的团队心理帮助,还有一些法律知识帮助。虽然没有改变盛大生的最后替罪羔羊的命运,但是让陈晓航妈妈强化了一个信念。活下去,无论如何,用最大的心理力量去养护自己的儿子。

第一步是能养活,第二步是维护身体健康和发展心理界限感清晰,第三步是有知识文化傍身,第四步拥有价值实现能力,能够以自身价值实现自食其力。第五步,保护好自己活着呈现自身智慧价值。第六步是奢望,或许有机会能够令盛大生瞑目。

以下是那位院长的团队关于孕产期妇女身心保健的小册子的全文转载,希望能够对即将拥有新成员的家庭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附录

《杭城社区医院孕产哺乳全周期身心健康随访课题大纲》

妇女孕产期是女性人生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女性生理、心理变化剧烈,且变得异常敏感,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心理发病率上升。

一、妇女孕产期心理现状

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孕产妇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孕产期焦虑、抑郁的患病率为7%~40%。亚洲国家孕产期焦虑、抑郁患病率为3.5%~63.3%。我国报道的孕产期焦虑、抑郁患病率为1.1%~52.1%,平均为14.7%。

dohad (developntal s of health and disease,音译“都哈”),即“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是一个近年来国内外专家通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后提出的关于人类疾病起源的新的医学概念。该理论认为,除了成人期的生活方式和基因遗传之外,生命早期的环境因素包括营养也会影响某些成人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dohad理论作为当前医学界最为前沿的研究领域,强调了孕期宫内环境对于胎儿长期甚至多代健康的影响,对准妈妈们的孕期健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世界幸福报告》调查显示母亲的精神心理状态最能预测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表明,母亲的精神心理状态,患有各种精神心理疾病,甚至依赖型边缘型等等人格障碍的母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母亲的心智成熟化能力较低,即感知和解释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不足,这导致她们在理解和满足孩子需求方面存在困难,进而影响了母子互动的质量。这种互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在心智成熟化能力的发展上。

心智成熟化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洞察他人意图、需求、情绪和意见的能力。bpd母亲由于心智化能力的受损,对孩子的需求具有低敏感性,容易形成紊乱型的依恋模式,这预测了孩子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不良的结局。

此外,研究还发现,母亲的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状,以及人格障碍等症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显着预测作用,不仅对孩子的心智成熟不足症状有预测作用,还对孩子的其他心理病症有显着预测作用。这进一步证明了母亲的精神心理状态对孩子的深远影响。

因此,母亲的精神心理状态确实是预测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强调了关注和维护母亲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在育儿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的必要性。

反之,如果母亲的心理健康得不到恰当的保护,那么孩子的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艾森伯格综合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期精神分裂等等严重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就会大幅增加。这样的家庭,就不得不将一辈子的精力,将灵魂无尽地消耗在痛苦深渊之中,无力自拔。

二、妇女孕产期心理评估

孕产妇心理自查方法

孕产期的心理问题中,最典型的就是围产期的焦虑紧张恐慌、产后的抑郁症状。如果孕产及哺乳期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尽早求助专业心理帮助。

1、担心变“多”,心里像被千万只蚂蚁啃噬一般,坐立难安,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这种感觉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让人感到恐惧和无助。每一个细微的声响都会引起内心的恐慌,仿佛是命运的警钟敲响了。而更令人痛苦的是,无法将这种不安的情绪传递给别人,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份煎熬。

2、期望变“高”,内心深处一直都有一种不满足感,仿佛永远无法被填满。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无底洞,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得到满足。同时,对他人的期望也很高,希望他们能够完美地符合自己的标准,但往往事与愿违,这让感到失望和沮丧。

3、需求变“大”,感觉心像被揉碎了一样,充满了无尽的委屈和痛苦。这种感觉就像是被全世界抛弃,孤独无助地站在黑暗的角落。她渴望有人能理解她的内心世界,给予她温暖和安慰。她希望有个人能够倾听她的烦恼,与她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她渴望被人宠溺,被人捧在手心里呵护,让她感受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她发现很难找到这样一个人。有时候,她会感到沮丧和失望,但她依然坚信总有一天会遇到那个懂她疼她的人。

4、评价变“低”,胡思乱想,坐卧不宁,或者常常自责、自卑。情绪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常常感到自己无法自我控制地胡思乱想,坐卧不宁。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过去的一些事情,那些曾经的错误和失败,陷入深深的自责和自卑之中。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害怕自己无法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5、能力变“小”,对一切都缺乏兴趣,行动呆板,思维迟钝,记忆力和注意力明显下降,理解力减退。严重的情形可以是仿佛对世间万物都失去了兴致一般,无论是曾经热爱的事物还是新鲜有趣的东西,都无法引起关注或热情。生活变得单调乏味,甚至连日常的活动也变得毫无乐趣可言。整个人显得呆滞而刻板,行动缓慢且机械。思维像是被一层厚重的迷雾笼罩,变得迟缓而迟钝。记忆能力显着衰退,许多事情转身就忘,难以记住新的信息。注意力也大不如前,容易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理解能力同样减弱,对于复杂的概念和知识,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消化吸收。这些变化让我感到困惑和不安,担心自己是否已经丧失了原有的智慧和能力。

6、睡眠变“少”,睡眠差,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易醒。白天困倦疲乏无力。晚上睡不着觉、早上起不来床;睡了一夜却还是感到疲惫不堪;经常做噩梦被惊醒……

另外,界定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还应从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来进行评估,需要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基本原则:

1、同一特征性原则:这就涉及到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的一致性问题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能否准确地反映外部世界,并且与我们普遍接受的社会常识没有明显的偏差或冲突。这种一致性可以通过观察个体的言语、行动以及情绪反应等方面来判断。如果一个人总是对周围事物有错误的理解或者做出不符合常理的举动,那么可能存在心理异常的情况。当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得出结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和生活经历。所以说,这个标准并不是绝对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2、相对协调性原则:一个人的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可以通过观察他对事物的感知、思考、情绪反应等方面来判断。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地认识周围环境,并对其做出合理的反应,那么他的心理过程可能是完整且协调的。然而,如果一个人经常出现认知偏差或情绪失控等问题,那么他的心理过程可能存在不完整或不协调的情况。此外,个人的综合条件也会影响其心理过程的完整性和协调性。例如,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年龄过大或过小、学历较低、缺乏相关经验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个体难以适应特定的任务或情境,从而引发心理压力和焦虑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环境,努力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身心健康,积极寻求帮助并不断学习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心理过程的完整性和协调性,实现全面发展。

3、长期稳定性原则: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来说,就是观察当下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与之前相比是否保持一致或基本相同,如果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同时,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个体的行为是否呈现出一种连贯性、一致性。也就是说,他\/她是否一直按照某种特定的模式或者规则行事,还是说会频繁地出现一些突如其来的改变或是异样的举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如果一个人总是表现得比较稳定且有规律可循,那么我们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人可能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目标导向;而如果一个人常常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甚至无法预测的事情,那可能意味着他\/她正在经历一些内在的矛盾冲突或者心理压力。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恢复健康状态。这种稳定性往往需要通过长期观察和多方面的评估来确定,所以医务人员需要家属加以配合,更好地做出评估。

还有,我们家属要注意关心和观察,如果发现以上一些问题,需要更多地倾听她的内心,需要和孕产妇保健科的医生提供相应信息,鼓励孕产妇考虑见见心理医生。做出专业的心理测量和评估,从而能更好维护孕产妇和孩子的身心健康,维护家庭的幸福安宁美好。

三、孕产妇心理测量与评估

《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19年)》指出: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的筛查应该作为常规孕产期保健的组成部分,孕产妇应定期进行心理筛查,即在孕早期(13+6周前)、孕中期(14~27+6周)、孕晚期(28周及以后)和产后42天进行心理筛查与评估。

评估常用量表如下:妊娠压力量表(ppS)、分娩恐惧量表(cAq)、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AS)、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自评量表(phq-9)。

三、孕产妇心理问题的处理

妊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女性需要经历的一个应激事件,孕期6至产后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各种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孕产妇、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孕产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焦虑和抑郁状态,孕期母亲应激可以导致不良妊娠状态和子女神经问题,且1\/3有孕期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孕妇可发生产后抑郁。

1.孕期心理保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