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章 海底沉船(1 / 2)

加入书签

陈向北数了数,发现一共有10个之多,而且每个都是五十两制式的,也就是1870克重。

五百年前乃是明朝嘉靖年间,那时候的金元宝跟人们常见的金元宝有着很大的区别,准确的来说应该叫金锭。

这枚明朝嘉靖年间的五十两金锭,形制规整,宛如一座沉甸甸的小山。

它的颜色呈现出一种内敛而华贵的金黄色,在光线的映照下,闪耀着温润而耀眼的光芒。

金锭的表面较为平滑,历经岁月的摩挲,仍保留着细腻的质感。

正面刻有清晰的铭文:“嘉靖四十年十月内户部造足色金一锭、五十两重”,字体刚劲有力,笔画横竖撇捺皆规整有致,透露出当时铸造工艺的精湛。

金锭的边缘线条挺直,棱角分明,显示出制作的精细程度。其形状并非完全规则的长方体,而是带有一定的弧度,仿佛是被精心打磨过,更具立体感。

仔细观察,还可发现金锭上分布着一些微小的纹路,这或许是铸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又或许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为其增添了几分古朴的韵味。

金锭的底部,可能有着类似蜂窝状的细密小孔,这是当时金锭铸造的特点之一,这些小孔分布均匀,大小相近,犹如精美的装饰,又似在默默诉说着它的历史与价值。

整枚金锭拿在手中,沉甸甸的感觉令人切实感受到它的分量,仿佛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辉煌。它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明朝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见证。

陈向北凝视着手中的金锭,思绪翻涌。

这一个金锭,依照当下的金价来衡量,不过区区不到十万块。然而,若将其历史价值纳入考量,那就绝非这般微薄之数了。

近来,有两次关于嘉靖年间五十两金锭的拍卖令人瞩目。同样的金锭,却分别拍出了令人咋舌的高价。

其中一个斩获 780 多万,另一个更是拍出了 800 多万的超高价。但凡与历史有所牵连的物件,其身价往往能翻倍上扬。

陈向北的内心开始兴奋起来,倘若能为这十个大家伙寻觅到合适的拍卖行进行拍卖,想必其价值将会攀升至一个崭新的巅峰。

只因这批金锭的外表保存得堪称完美。黄金本就具备极强的抗腐蚀性,除非遭遇含氯的海水,否则难以受到侵蚀。

所幸的是,陈向北所处的这片深海之中,并不存在含有氯成分的海水,它们无法对金锭造成强烈的腐蚀。

陈向北再次审视着盛装金锭的小箱子,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他洞悉了其中的秘密。

此箱属于特殊打造,是发往外邦的制式箱子。而且,这已然处于郑和下西洋的后时代,当时的远洋贸易已然趋于成熟,诸多特定的制式物件早已应运而生。

突然,陈向北恍然觉悟,若是远洋贸易,那么必然会有一艘船沉没于此才合乎情理。否则,这几个金锭不可能安然存于这一箱子之中。

于是,他开始在四周探寻起来,试图寻觅沉船的蛛丝马迹。

可是,他将周围彻彻底底翻找了一遍,甚至还让抹香鲸宝宝带着他去到其家中察看,依旧未能发现沉船的痕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