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盛世繁华,诗文礼乐(2 / 2)
着有《王翰林文集》40卷、《黄华集》、《藂辨》10卷等,但多散佚于金末衰乱之世。存世墨迹有《幽竹枯槎图题辞》,碑刻有《博州重修庙学记》、《重修蜀先主庙碑》等。着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东北文献史学家金毓黻编着的王氏《黄华集》,收录其文章诗词,并编撰《年谱》传于世。
刘仲尹 金代文学家。字致居,号龙山。盖州(今辽宁盖州)人,后徙沃州(今河北赵县)。一说辽阳(今属辽宁)人。生卒年不详。其活动年代约在熙宗、海陵世宗朝。家世豪富,勤奋好学。海陵炀王正隆二年(1157)进士。历官潞州节度副使,后召为都水监丞。
刘仲尹传世作品有诗、词二类。他的诗风有师法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的痕迹,写景抒情有一定特色。现存诗全是近体,反映生活的范围很狭窄,咏梅花、牡丹、酴□等的作品竟占了一半,其余也多是闲适诗。可见他曾深受金朝中期诗坛上逃避现实的风气影响。
刘仲尹的词全是小令。词风绮丽柔婉,讲究含蓄蕴藉,与诗稍异。他主要宗法北宋晏□道、秦观、周邦彦、等人,写景抒情,颇有意境,尤以恋情见长。个别篇什不涉闺帏,而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写乡村风光,如\"蚕欲眠时日已曛,柔桑叶大绿团云。罗敷犹小,陌上看行人。翠实低条梅弄色,轻花吹垅麦初匀。鸣鸠声里,过尽太平村\"(〔摊破浣溪沙〕)。不过和北宋的大家相比,刘仲尹的词,创造性较差,词风较单一,章法少变化,内容也显得单薄。
所着《龙山集》,元好问在《中州集》卷三刘仲尹小传中说,曾于仲尹外孙李钦叔处见其原本,但久佚。其诗现存近30首,词10多首,并收入元好问编《中州集》及《中州乐府》中。
这一时期,盖州地区社会环境安定,工商仕农,特别是渔业、盐业、蚕业、运输业空前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据载,盖州一带,米粟素绕,宜航海可达山东,煮盐业占辽东半数,成为“商旅所集”之处。全州有户18 456户,人口近10万。
每当夜幕降临,盖州城的码头上灯火通明,船只停泊,人声鼎沸,一派繁忙景象。
岁月如梭,转眼间,盖州在历史的洪流中走过了数载春秋。它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逐渐发展成为辽东半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