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3章 公正和道义(2 / 2)

加入书签

“陛下,如今种子不多,通晓种植方式的人员也不多,

臣建议由关中的产粮大户为主进行种植,

此办法不仅为朝廷节省时间的精力,也能最大限度保证推广速度。

按照此法推行,两三年时间,关中地区就能到处种满新粮食,到时即可推广到全天下。”

民意途径上遭受打击后,窦桑林只好换个角度为自己等人争取机会,

朝廷把种子交给他们这样的大户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窦桑林说完看向其他人,你们不都是大户么,怎么不说话,

难道要指望我一个人为大家争取好处么?

阳陵侯傅偃、隆虑侯陈桥等人纷纷附和,都很赞同这样的分配方式。

刘彻听完后面无表情,淡淡开口,

“说的有道理,其他人还有什么建议?”

他虽然不太喜欢,但也要承认窦桑林说的办法确实有道理,

只要他能忍受新粮食被一些大家族把控一段时间,完全可以接受这个建议。

但他可是刘彻,他忍不了。

东西进了他们手里,朝廷再想往外拿,要么付出代价,进行利益交换,

要么抓到他们的把柄,抄家灭族后才能拿出来,

不管是哪种都会很麻烦。

“陛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长安附近的百姓大多愿意种植新粮食,

由此可以推测,在新粮食超高的产量面前,大部分百姓都是愿意尝试的。”

你彰武侯不提民意了,我富民侯还要提,

民意不是你手里的棋子,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扔到垃圾堆。

“陛下,除却关中地区,东郡、河南郡、齐郡等地同样是大汉的重要产粮地区,

臣以为推广之时也要考虑这些地方。”

这些地方明年要发大水,不适合种植新粮食,但窦桑林他们不知道。

窦桑林面色不悦,

“富民侯,仅仅是关中地区都不够分,崤山以东的地区暂时就不要考虑了吧。”

关中才是朝廷的根基,其他地区完全可以晚几年再种,

窦桑林想不明白,陆鸣非要把其他地区带进来做什么。

“在彰武侯眼中,推广新粮食不过是如何种田的问题,

但是在我眼中,此事还涉及公正,涉及道义。”

陆鸣的话一出口,朝堂上大多数人都有些莫名其妙,

种个田推广新粮食而已,怎么还扯上公正和道义了。

“从马邑之谋开始算起,一直到扫平南越,大汉对外征战中,有据可查的战死沙场者共计八万三千五百二十六人。

他们都是家中的壮劳力,每一个人的战死,对他们的家庭来说都是莫大的损失。

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大汉才能有今天安稳的边境。”

八万多人只是陆鸣和霍去病能查到的全部人数,实际人数只会更多。

“匈奴人没有南下牧马,我等还能在此安然的开着朝会,讨论十八万亩的新粮食该怎么分配,

离不开大汉将士舍生忘死的英勇拼杀新。

讨论如何推广新粮食,要是不把他们考虑进来,不给他们一个交代,

这世间还有公正和道义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