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5章 大明(52)(2 / 2)

加入书签

但是面对朱标的政令他又不敢不服,他是与朱元璋感情不错,但是不代表朱标和朱雄英需要给他脸面。

同样在察举制盛行这么多年的情况下,大明的吏治其实已经出现了一部分的问题。

这些个文臣几乎都能勾结成一片,现在有朱元璋祖孙三人强势镇压还看不出什么。

若是继续实行察举制,日后大明早晚会出一个权倾朝野的存在。

而科举制继续执行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了,甚至科举制和察举制上来的官员会互相看对方不顺眼。

他们双方会形成相互制约的情况,而最后的结果朱雄英也想得到。

那就是慢慢的这批察举制的官员会被挤出权力的核心,等到他们全都辞职离世察举制造成的影响自然就消弥了。

至于科举制考上来的官员也会官官相护,互相勾结。

那是因为历朝历代每一届举人选取的人都太少了。

唐朝录取进士最多的一次,也不过是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录取了五十六人。

宋朝每一次科考平均录取进士的人数是一百五十人。

按照历史记载,明朝和清朝每次录取的进士也一般不会超过二百人。

就这么点儿人同年考入自然会相互认识,但是现在的大明可和史书上不一样了。

他科举考试会直接录取两千人,两千个进士谁认识谁呀。

人数一多所谓的同年也就没有什么用了。

而且这些人都会被打散日后分派到大明境外的那些领土走上一圈,有没有能耐回归中央都还不一定。

就在天下考生努力往应天成去的时候,大明皇宫第一大闲人朱元璋实在是不想再继续打麻将了。

他直接找来朱标宣布自己要带着乖孙回乡祭祖!

至于朱标说的让他帮着处理些政务,朱元璋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答应。

朱元璋还把回乡祭祖的理由说的有理有据。

朱雄英如今还从来没有回过家乡呢,他也想让朱雄英看看他爷是在哪儿出生的。

还有一个挺说不出口的,朱元璋曾经想以自己的家乡凤阳为都城。

当时几乎是掏空了大明国库所有的银子声势浩大的建了整整六年,但是却在洪武八年朱雄英抓周后突然宣布放弃以凤阳为都城的想法。

谁也不知道那天晚上洪武皇帝做了个梦,虽说醒来后已经忘记了梦中究竟是什么事。

但是从那天以后不知为什么他对凤阳的留恋之意突然就没有那么大了,那声势浩大的迁都工程也戛然而止。

但他还是想带着自己的孙儿回去看看,带自己的孙儿回去瞧瞧朱家真正的祖地。

朱元璋原本还想带上自己的小孙子朱允熥的,但是想了想自己这个小孙子那磨人的性子。

不行,他还是不带了。

他害怕带小孙子回去路上他就要拿鞋底抽人了,到时候岂不是破坏雄英心中无比慈爱的祖父的形象?

..........

朱元璋:打仗打仗打仗!

朱标:逼宫退位退位退位!

朱雄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