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武落钟离山,巴蜀秦俗(2 / 2)
枳县。
当地以枳闻名,每年八九月份便能瞧见漫山遍野的红枳。而橘官则会负责挑选,就近售卖后再将其晒干,或是做成特制的果干。不仅仅在巴蜀这块地方很畅销,像夜郎、南郡和岭南这块也都很受欢迎。
秦始皇换上常服,沿着里闾而行。恰逢正旦,能看到些巴人着履正在祭祀,不少人都杀鸡当做贡品。看着他们如此忙碌,秦始皇则很是满意。
要知道各地民俗不同,要想让他们适应秦俗,可比推行秦法还要艰难。以十月为岁首这事早早就定下,巴蜀官方自然是都遵守的,可民间并不是很感冒。
像现在就很有意思,就从他们祭祀的方式来看,其实有点秦制的影子,甚至开始祭祀白帝。从他们的服饰着装来看,也开始趋向于秦制。
毕竟现在巴蜀商贾往来比较多,就像云氏商社派人来收货,当地货源又比较充足,给的价钱也都差不多,那自然是找熟悉的人收。这时候商社占据主动权,那巴蜀当地商贾就得尽量往他们靠。说雅言着秦服,这些都是基操。
打个比方来说,秦商喜欢喝白酒。这时候蜀商设宴款待他们,结果却上了两瓶啤酒,那这买卖估计就黄了。
当然了不仅仅只是商贾的功劳,还有就是秦国正在加强对边地的控制。大部分人都是慕强的,秦国这些年来几乎天天打仗,而且还没输过。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巴蜀黔首也不是傻子,非得上赶着当出头鸟,和秦国对着干。
枳县这片里闾的建造格局略有不同,地上铺着长条青石。因为下雨的缘故,导致地面还能瞧见些青苔。黑夫小心翼翼的走着,有些家门口还悬挂了熏肉。
他记得没错的话,后世当地也是如此。毕竟巴地同样常年多雨,穷苦人家缺少保鲜的手段,就习惯做熏肉保存。从这些熏肉来看,想必当地日子过的也很滋润。
毕竟秦国本就有着政策扶持,再加上当地是出了名的天府之国。物产丰富,还有鱼盐之利。再加上当地又开始大规模种植茶树和甘柘,所获钱粮不计其数。
巴蜀属于是易守难攻的地方,要么走崎岖的山路,要么走水路,而水路得逆流而上过江关。不论怎么走,都很容易被埋伏,也无怪乎后世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
“不如去看看关市?”
“可。”
秦始皇示意黑夫带路。
他们一行也就四人,除了他还有黑夫、夏侯婴和冯葵。会带上冯葵也是韩终的意思,希望冯葵能效仿昔日的医家扁鹊,每至一处地方都能为人免费看诊,通过此法磨砺自身医术。
这些年来他跟着韩终也是学了身真本事,也是时候该出师磨砺了。恰好遇到皇帝出巡,还有太医令夏无且相随,也能给他兜底。如此好的机会可不能浪费,冯葵便主动跟上。
皇帝巡游可不像后世骑行,每至一郡往往都会停留数日。召见当地郡县长吏,抽调档案文书,再视察下风土民情。短则五日,长则一旬。这么长的时间,也足够冯葵磨砺医术了。
当然,也是让冯葵帮忙搜罗些各地珍贵的药材。钱不是问题,找皇帝要就行。打着医学研究的口号,不管多少钱,皇帝绝对是有求必应。毕竟关系到自己的性命,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当初那些方士就用的这招,不过皇帝看在黑夫的面子上也没追究。
他跟在后面,也是好奇的打量着四周。冯葵上回也跟着去了胶东,但像南方各郡基本都没去过。巴地很独特,正好是民族融合的初期。所以在这里能看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能感受到时代的车轮滚滚而过。
或许是恰逢正旦,关市内相当热闹。有赤足戴着银饰的的巴人,也有着锦衣的秦吏而过。市旗高高悬挂,两侧市吏则是正在检查行商。
走进去后叫卖声不绝,陶器、铜器、铁器……应有尽有。也有屠户当街宰杀牲畜,地上满是污血,不少人皆是围绕在旁,默默等候。
“前面有酒肆,不如咱们去歇息会?”
“好。”
秦始皇点了点头。
他听人说过,巴酒也很独特!
【第1更送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