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4章 教育的最大成果,便是教人善良(2 / 2)

加入书签

当李斯文垂至腰间的乌发被红袖束成高马尾,也就代表着一切收拾妥当。

早在外边等候多时的徐建,见状走了进来,拱手笑道:“公子是否收拾妥当,可以出发了?”

李斯文点点头,活动一下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而变得僵硬的脖子,伸展酸麻的四肢。

向众女点头告别后,便抓住了还在思考的孙紫苏,一马当先出了房间,吩咐道:“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出发。”

徐建自无不可,侧身远去通知一行人出发。

出了内院,两人登上早已停靠等待的马车,吩咐车夫:“大虫,咱们先走一步,去农庄外等他们。”

几位扈从听令赶紧上马护送。

农庄门口,单鹰犹豫半晌,最终还是摇头叹气,后退一步,让铁匠柳老实先一步上了马车,车上还带着加班加点鼓捣出来的蜂窝煤和火炉。

这两件东西关系着以后乌鞘岭开发的主权,要先一步证明给皇帝看确实可用才行,所以需要专人看护,容不得闪失。

作为最佳人选的单鹰却心有顾忌,便将此事尽数交付给了柳老实。

等徐建领着百骑和公主车驾出了农庄,先行的几人已经恭候多时。

三辆马车,三火扈从,一行人沿着铺设好的青石板路,晃晃悠悠的赶往长安。

......

从明德门进城,官道两侧的施粥棚前,衣衫褴褛的灾民越来越多。

孙紫苏掀开车窗,悠悠长叹一声,一向开朗的容貌也变得哀婉。

哪怕在长安,在蓝田听到了很多当今陛下的丰功伟绩,但只要一见到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们,她心中就无法更多的认同这巍巍大唐。

更不要说摒弃前嫌,为这些自私自利的权贵们诊病看病。

李斯文注意到孙紫苏脸上的不忍,通过她与车窗的缝隙,见到了城中的难民,一时间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讲道理,他虽比不上孙紫苏那纯粹的赤子之心,但也有一颗医者心。

这颗医者仁心,经过一千四百年的时光迭代,依旧传承不息,在后世熠熠生辉,照亮苦命人。

毕业前恩师就曾告诫他们:‘心不软,当不好医生。但不心软,当不了好医生。’

他引以为人生信条,时刻铭记。

但收编这些数额庞大的灾民们,却与他自重生以来的人生追求相悖。

哪怕是年少封侯,也只是为了自保和利益,与追求并无矛盾,反倒有益。

但无故收拢灾民,却要引起李二陛下的无端猜忌,与富家翁的梦想背道而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