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9章 一直郁郁寡欢(1 / 2)

加入书签

“伯虎,今天你是宴会的焦点,为何一直郁郁寡欢呢?”

酒过三巡,苏墨举杯向唐伯虎示意:“如果有难言之隐,不妨说出来。”

“多谢先生今日用心剑之术,帮我解开内心的困扰。”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年的荒唐事就像一场梦,既可笑又可悲。”

唐伯虎拿起酒杯一饮而尽:“更可笑的是,现在我虽然觉得世间万物皆可做,却不知该做什么才对?”

今日,唐伯虎将霸王枪发挥到极致,隐隐与西楚霸王项羽的霸气产生共鸣。

虽然并未立即变成项羽的模样,但多年的郁闷之情也在这一刻倾泻而出……

以前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时候,唐伯虎自轻自贱,做了许多丢脸的事,当时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如今心境清明后,唐伯虎也觉得过去的所作所为太过荒唐。

思考过后,他又感到迷茫。

“伯虎是因为弘治十二年的科举之事吗?”

苏墨眼神一亮,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此事我也有所耳闻,你应该是受冤枉了。”

弘治十一年,唐伯虎在应天府乡试中夺得第一,成为解元。

接着,他进京参加会试,却因科场舞弊案被捕入狱……

这个案子,其实大家都挺倒霉的。

简单来说,唐伯虎和徐经是好朋友。

徐经去参加会元考试时,仰慕程敏政的才华,特意花钱拜他为师。

这件事本身没什么问题。

就算学费可能贵了些。

但徐经有钱,愿意付,程敏政愿意教,也没什么。

徐经拜师后,带好友唐伯虎登门拜访。

聊到会试,程敏政出于爱才之心,给他们分析了会试的出题方向等。

到这里,其实也没什么。

只是押题,每个老师都做过类似的事。

然而,不久后,皇帝任命李东阳为主考官,程敏政为副主考官。

更糟糕的是,后来在会试出题时……

程敏政年纪大了,一时糊涂,真的按照之前和唐伯虎讨论的思路出了题。

徐经和唐伯虎年轻气盛,行事高调。

尤其是唐伯虎,自认为文章写得好,就把程敏政提到的命题方向写成一篇文章,在士子间炫耀。

等到真正的会试,众多考生发现:不对劲,这题目押得有点准。

结果,消息传开,成了当时的京城大新闻。

于是,给事中上报此事,传到了明孝宗的耳朵里。

明孝宗一听,这可不得了。

便将他们全部下狱,彻查此事。

还好,唐伯虎和徐经虽然在科举中自我感觉良好,到处炫耀。

但实际上,两人都落榜了……

这个奇怪的结果让明孝宗觉得,这简直是人类迷惑行为。

于是,他多了些耐心,花了大力气,终于查清了事实真相。

明孝宗觉得,这事对外解释也不好听。

干脆,各打五十大板。

他命令程敏政提前退休,举报的给事中降职。

唐伯虎和徐经被释放出狱,剥夺功名,贬为浙藩小吏,永不录用为官。

这其实,也算明孝宗够意思了。

科举作弊这种事,如果发生在洪武时期,不论真假,不论冤不冤……

朱元璋都会杀人如麻。

“感谢先生的信任,伯虎当年年少轻狂,任意妄为,若非此事,也无法沉淀心境,专心练枪法。”

唐伯虎叹了口气:“现在想来,一切都有定数。”

出狱后,唐伯虎本打算振作精神,回家过安稳日子。

但回到家乡后,他发现一切都超出了他的预期。

原本笑脸相迎的乡亲们变了脸色,冷若冰霜。

家仆、书童甚至妻子妾室也不再尊敬体贴,反而常恶语相向。

就连家门口看门的旺财见到他,也大声吠叫,追着他咬。

遭受这样的打击,唐伯虎彻底绝望了。

反正失去了做官的资格,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于是,唐伯虎不再相信圣贤之言,也不再苦读诗文。

他闭门数年,练成了家传枪法,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然后,他在各地的风月场所游荡。

由于他文采出众,画艺无双,甚至许多花魁主动找他。

甚至有人愿意倒贴钱,与他共度良宵。

所谓的一代风流才子,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流传的。

有趣的是,这时唐伯虎明明很痛苦,一心只想颓废。

但,唐伯虎反而赢得了世人的仰慕和崇拜。

毕竟,风流倜傥,恣意花丛,是许多男人的梦想。

没有人注意到,唐伯虎那放纵的笑容背后,是否藏着辛酸。

久而久之,唐伯虎习惯了恃才放旷,恣意妄为的面具。

最多,只在月夜下,擦拭手中的霸王枪。

“惨惨惨,唐老弟啊,你也是个风流才子,武功又这么高……”

木道人在一旁感慨万分,叹道:“为何不想用手中的霸王枪为自己正名呢?”

“官道有官道的规矩,江湖有江湖的规矩。”

\"如果我现在武艺大成,凭着这杆一丈二尺的长枪,就能打破规则……\"

唐伯虎傲然说道:\"那我十年苦读圣贤之书,昔日承受的种种苦难和冤屈,又有什么意义呢?\"

\"哎呀,唐老弟啊,糊涂啊,以你的武功,来我唐门当大供奉不是很好吗?何必去做什么官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