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7章 李夏优化,新集结号(2 / 2)

加入书签

最大的争议和硬伤,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了西方电影的影响,还为了增添电影的冲突、矛盾和悲壮,过分的改编并添加了很多虚构的情节。

《集结号》是改编的小说《官司》,而《官司》又是根据一位名叫常孟兰的老兵的真实故事创作的。

常孟兰是《集结号》的故事原型,但是他的经历与电影有很大的区别!

当时,常孟兰作为最能打的排长,被挑选出来带领五班担任全连的掩护任务。

不过与《集结者》电影中必须听到长号才能撤退不同,常孟兰得到的命令是天黑前听到长号撤退,或者天黑后就可以主动撤退、自行突围!

他的任务是坚持到天黑,天黑之前如果听到号声就可以撤退。

如果号声响起,那就证明他们阻击任务完成了。如果没响,就继续打,打到天黑也算完成了任务。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最后冯晓刚电影中呈现出来的却是,只能听到长号才能撤退。

这一点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拍的好,也有人认为是在抹黑。

李夏一开始也是认为拍的大胆真实,但是后来了解真实情况后,才改变了之前的想法,自那以后对冯晓刚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电影中,谷子地全连自始至终都没有没有听到撤退的长号,最后只活下了他一个人。

但是在现实中,却是常孟兰等到天黑后按照命令自行突围。

《集结号》的剧本,也就是小说《官司》的核心并非是常孟兰的“任务”,而是“欺骗”。

现实中的上级并没有欺骗常孟兰,他的命令在各种阻击任务中也很常见,有一个撤退的底线,也有一个提前撤退的条件。

然而,小说《官司》中的团长却是欺骗了谷子地和一连战士,命令只有一个条件:听号声。

因此,小说和故事原型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冯晓刚的电影《集结号》改编自小说《官司》,并添加了一个新的冲突点——“失踪”。

小说中的谷子地寻找团长是为了获得一个答案,即是否有吹集结号。

然而在电影中,谷子地不仅想要找到团长获得答案,还希望通过证明牺牲战友的身份来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

对于小说的作者,还有电影的导演冯晓刚的内心想法,李夏不做过多猜测。

但是李夏还是觉得国内战争电影应该少一些改编和虚构,应该更加注重本土和历史,多一些真实!

可惜现在的条件不允许了,不然李夏真想将自己最喜欢的“三大战役”搬上大荧幕,万炮齐鸣,百万大军出动,那才真是还浩浩荡荡的大场面!

砰!

李夏一拍大腿!

就它了!

《集结号》!

不过相比较前世充满争议的《集结号》,李夏准备做出自己的优化,将电影中的过分改编和虚构部分删除或修改,将真实的情况展示出来。

除去那些争议部分,《集结号》本身还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的!

到时,观众们看到的将会是一部全新的、更加优秀的《集结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