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5章 变化(2 / 2)

加入书签

事实上她不只没去府城,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她就一心一意待在涌泉村开启种田模式。

这两年里,她当初的荒地被她耕种成了熟田,她也成功将一部分地改造成了耕田,然后种上了她心心念念的水稻。

山地上的果树,种子育苗的那一批由小苗苗长成了小树,可惜都还没有挂果,反倒是从山里移栽出来的板栗树因为肥料足是一年结的比一年多,果粒也一年比一年大。

薁山里扦插的山葡萄,经过肥力改善后口感稍有改进,不过还是酸。

好在商队给她带回了一些葡萄枝,经过嫁接后,山葡萄改头换面,变成了果粒细长晶莹的白葡萄,虽还有些微酸,但在这时候已经称得上是难得好吃的水果了。

村里人见状都纷纷跟她学,许多人家的房前屋后因此都种上了葡萄,然后种葡萄的风又刮到村外,导致平阳镇莫名其妙成了葡萄产地。

知暖还试着把山葡萄与白葡萄进行“杂交”,得出来的葡萄甜度降了酸度上升,但是产量很高,拿来吃不大行,酿出来的酒倒是还不错。

如今整个镇种葡萄的多了,知暖在考虑,要不要“不小心”把葡萄酒酿出来,毕竟那玩意真的很赚钱,尤其与关外互市被关闭后,葡萄酒更是被炒出了天价。

除此外,她池塘里养的鱼和山上养的鸡鸭等牲畜,都供应给了百味食铺。

不止她,村里好多人家都学她圈地大范围养鸡养鸭,原料足够的情况下,知暖搜集了不少鸭绒,除了棉衣棉被之后,她还弄出了鸭绒衣、鸭绒被。

阿箩手巧,做出来的鸭绒衣和鸭绒被轻巧舒适还好看,知暖见状干脆买了许多,让她做了好一些当嫁妆。

作为涌泉村的“阿箩夫子”,阿箩虽是女子,但她早已摆脱了“轩郎君阿妹”的身份,成为村里地位仅次于老里长和知暖的第三人,她结婚,自然是颇受重视。

于是婚礼上新奇轻巧又美观的家具、漂亮轻巧的被子与各种珍奇的首饰一样,引无数人围观和欣赏。

珍奇的首饰买不起,但家具和衣服、被子貌似能做上一两套?于是婚礼后,开始是一些家中有待嫁闺女的人来打听家具、衣服等是在哪里做的,过没多久,哪怕没有闺女出嫁,家里有翻新重建的也找过来问。

知暖被问烦了,干脆和木匠联手一起建了个家具厂,然后又让阿箩以她自己的名义,广招绣娘,在村里挨着池塘的地方建了个服装厂,鸭绒搜集不容易没关系,她不还有棉花吗?

两者混合造出来的衣服和被子也是很不错的。

她那几十亩地,除了划出十亩种水稻,余下的全种了棉花,村里有很多人在看到棉花的妙用后,也跟着把桑、麻地改成棉花地,在纯人工制衣的情况下,目前维持个小制衣厂的规模还是很够的。

涌泉村商队因此又多了两样可以拿得出手的“特产”。

这两年,知暖从来没有有意宣扬过什么“女娘能顶半边天”,但不管是学堂女夫子的存在还是服装厂的建立,都大大提高了涌泉村乃至附近女性的生存地位,她们中或许大多数人仍有着“相夫教子”的传统思想,但她们开始有了“女娘也可以赚钱,也可以走出家门”的想法,甚至有一两个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女强人。

像阿狸,如今还没从学堂毕业,不到十岁的年纪,却已是镇上杂货铺的实际女当家;秦氏也成了服装厂的女账房,跟知暖走得近的卢嫂子、里长家儿媳妇,甚至阿箩的婆婆,也都或管着食品厂、或在肥皂和蜡烛厂里担任着要职。

里长家的宝娘,与尹三娘是一般的年纪,出嫁后夫郎在她怀孕时想纳妾,宝娘被气得回了娘家,那家人觉着她已有身孕再闹也闹不到哪里去,想以此拿捏她,阿箩去看她的时候,提了一句:“凭什么有了身孕就只能受他们拿捏?你可以和离归家呀,家里不养你,你来我们服装厂,你绣活好,做衣剪裁不在话下,大可自己赚钱养自己,养娃娃,以后带着娃,想嫁人就嫁,不想嫁了,立个女户,招个夫郎亦或带着娃娃独过也很好,横竖你有了孩子,养老送终的人也有了。”

阿箩劝完人,去看知暖时把这段话说给她听。

知暖当时正在喝茶,闻言“噗”一下喷了。

阿箩一边擦着她弄湿的桌面,一边乜斜着眼看她,气鼓鼓地说:“阿兄是觉着我说错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