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初级工业大发展(求关注书架评论催更)(1 / 2)
四个大汉,赤裸着身体。
只用一条布裆遮一下下身。
此刻正在卖力的推动着转轴。
随着转轴的转动,
通过一个简单的木制齿轮,
带动扇叶不断转动。
将大量的新鲜空气吹入炉膛。
三人高的土法炼铁炉。
上面不断有人仿佛蚂蚁搬家一样,
搬来各种炉料进行投放。
里面有的是炭,
有的是铁矿石。
他们通过一个比较缓的斜坡。
将炉料搬运到路口附近。
那里有几个人正在按照
将不同的炉料投入其中。
随着一声钟响,
不远处的凉棚之中,四个汉子一口将手上碗里的茶水一饮而尽。
然后一起走了过来。
将现在鼓风的四个人替换下来。
拿起了身旁的红旗摇了摇。
接着那边就有人高喊道:
“出铁啦!小心回避!”
喊了三遍之后,
这才拉开了炉子底部的出铁口。
接着通红的铁水从炉子底部流出。
被引入前面的一条滑道。
一个拿着大铁钩的工人,则神情严肃的盯着铁水的流动情况。
看到随着铁水逐渐冷却,颜色由通红变成暗红。
他立刻走上前去,用铁钩勾住变成钢条的前端。
然后用力拽动。
最终,随着他的拖拽,
一根长长的钢条便从炉子出铁口不断形成。
拖拽的工人很小心的控制着速度。
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太快了容易让后面的部分出现断裂。
毕竟通红的铁水刚出来的时候,并不坚韧。
太慢了,随着铁水凝固,很可能将滑道给堵死。
凭借多次工作的经验。
在出铁口的汉子封堵住出铁口后。
一根长达五十米的钢条就成型了。
很快,大量的工人就围拢了过来。
有的负责降温,有的负责切割,有的负责搬运。
没过多久,这些钢材就被处理完毕了。
而另外一边,投料的工人也明显繁忙了起来。
新的炉料再次被投入炉中。
这样的循环不断进行。
一次这里就能产出十吨钢材。
一天三班倒,两个时辰能出一炉。
一天就是六十吨产量。
一年超过两万吨钢铁。
这样的高炉工厂,
在太行山,刘和一口气搞了十座。
一年产钢铁可以达到二十万吨!
目前除开代县,全国其他地方加一起,
钢铁产量一年还没有两万吨。
大量的钢铁有了,
刘和便开始大规模基建。
这也消耗了大量人力。
比如将钢铁加工成铁索。
然后再利用铁索修建了大量的索道。
现在太行山有一半的矿场都是利用索道将原料运输下来的。
同时也将各种生活物资用索道运输上去。
光生产铁索的工人,就有一千多人。
铁索不仅仅用在矿点,
也用于山头之间修建拉索桥。
将各个山头连接起来。
钢铁的生产提高,增加了代县,甚至整个幽州、并州对铁器的使用。
虽然这个时代盐铁专营。
但是只要上供即时,且利润充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