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技术的发展(上)(1 / 2)
蔡邕看着眼前宏伟的图书馆,听着刘和的构想。
心中感慨颇多。
这个图书馆里面没有任何一个大殿气派。
由于建筑水平的问题,里面很多立柱。
但是窗户都是用的最奢侈的琉璃,就为了天晴的时候采光好。
每层四米的层高,四层达到了十六米。
这栋楼的造价他根本无法估算。
不过刘和说只花了一年就建好了。
用了什么钢筋水泥的技术建立的。
蔡邕感觉自己的这个未来女婿,似乎是真的在为华夏的文明传承做事情。
所以对于他的藏书井计划也没有半点怀疑。
他甚至建议的说道:“与其藏书,不如将其刻碑,然后储藏起来。”
“岳麓山上据传有一块石碑,乃是当年大禹时期留下的。”
“如果刻碑成本太高了,也可以想想别的办法。”
“我看你有砖厂,或许可以试着用砖头刻字也不是不可以。”
刘和想了想,觉得蔡邕的这个提议不是不可以,赞同道:
“我倒是觉得可以用陶瓷!”
“这东西可以批量生产,而且保存时间非常长!”
“只是这东西,需要一些特殊的土。”
“倘若已经我能控制扬州,则此事就好办了。”
“先不说这些了。”
“蔡老先在这里自己熟悉熟悉。”
“我还有事情在身,就不多陪了!”
刘和告别了蔡老,再次前往了蒸汽机车研究院。
第三代蒸汽机已经准备量产了。
看着黄承彦正在车间梳理和调整流水线。
刘和向他问道:“这种车头能将货物拉上山吗?”
“现在各地对煤的需求越来越大!”
“运力快有点跟不上了。”
黄承彦笑着捋了捋自己的胡须说道:“我们现在采用了一种双车头模式。”
“一个车头在前面拉,一个车头在后面推。”
“已经在太行山脚下做了一个测试。”
“货少拉几车,问题还是不大的!”
刘和想了想,对他说道:“少拉几车没关系,大不了把轨道做成环线。”
“多做一些,频率加大一点。”
“反正这东西成本就是钢铁。”
“只要煤到位,矿到位,炼制起来没什么问题。”
“产能不够的话,还可以加快。”
“你只管把产能放大。”
“整个大汉,不,整个天下,需要的火车可能数以万计!”
“有了这个东西,再远的边陲,也会固若金汤!”
“谁要不服,几千里之外,也就几日便可到达!”
黄承彦摊了摊手,为难的说道:“可是制造需要大量的人手。”
“目前到处都缺人啊!”
刘和一听,颇感意外。
连忙说道:“这还不简单!”
“你抬高薪水就行了!”
“按照工人行情的两倍开薪水。”
“我就不信了,给钱还怕招不到人!”
黄承彦依旧面露难色道:“可是我这里也缺钱啊!”
刘和毫不犹豫的说到:“缺多少,你给我一个数字。”
“回头我亲自给你批!”
听到刘和愿意批钱,黄承彦这才喜滋滋的说道:“没问题,我现在就去给你准备。”
“晚上或者明天早上就拿给你!”
刘和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铁路的事情很重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