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3章 貌合神离(1 / 2)

加入书签

萧玉歇再向前一步,手掌掐住萧玉融的下颌,“你一直向着他们,他们是你兄弟,我不是你兄弟?你我一母同胞,亲疏有别,我比不上他们?”

萧玉融下意识要别过脸,回避这些。

偏偏萧玉歇收拢了手掌,掐着萧玉融的脸,逼迫她看着自己,“你在躲什么?你很怕我吗?”

他用近乎漠然的眼神看着萧玉融眼睛里涌出的泪水,“换作是萧玉生登上皇位,我沦为阶下囚被他所杀,你也会这样为我哭吗?”

“有用吗?妹妹。”萧玉歇问,又自问自答,“没用的,眼泪有什么用?血脉相连比不过权高位重,登上那个位置谁不能杀?”

“他是你亲弟弟!”萧玉融泪湿衣衫。

萧玉歇冷笑,“那又如何?他同我争,同我刀剑相向,想到逼宫的时候,他可曾想过我是他亲哥哥?!”

亲情在利益面前是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兄弟阋墙、叔侄反目、父子成仇,古往今来,比比皆是。

萧玉歇语调愈发冰冷:“要怪就怪他们托生到了帝王家,起码一半都得用来杀。”

“那我呢?”萧玉融哽咽着问,“连我你也要杀吗?”

“不。”萧玉歇的目光稍稍柔软了一些,但依然冷涩,“你是不同的。”

他掐着萧玉融下颌的手,缓慢地挪了位置,摸了摸萧玉融的脸颊。

“你是我骨血相融的妹妹,我无数次起誓发愿,要让你平安,要让你快乐。”他说。

“可是你从来不听话,为什么不肯安稳待着呢?”萧玉歇注视着萧玉融的悲痛、无奈与不甘,轻声叹息。

他不是没有想过,干脆一了百了折断萧玉融的骨头与翅膀吧。

这样总好过让萧玉融在乌烟瘴气的硝烟之中烧焦了羽毛。

可在萧玉融泪水的汪洋里,他却又不忍心。

萧玉融狠狠拍开萧玉歇的手,咬着牙盯着他看了一会,转身提着裙摆跑了出去。

一滴滚烫的泪水砸在萧玉歇的虎口,他站在原地,望向萧玉融逐渐远去的背影,有片刻的恍惚。

仿佛萧玉融的背脊伸展出浓黑的残缺羽翼,烧焦的羽毛被抖落,簌簌地响着,她就要挣脱金玉囚笼的禁锢展翅高飞了。

那样飞会痛的。

萧玉歇收拢了掌心,闭了闭眼。

“我的妹妹,是何等的天真与愚蠢。”他说道。

萧玉融依然存有那种天真,可萧玉融也是他心中天真的意象。虽然麻烦,但却一直都在。

骨肉分离的开端,他保持了沉默。

*

近来陛下和昭阳***的二三事是群臣们私底下议论的重点。

这对一母同胞的兄妹素来亲厚,陛下在太子时期就对***有求必应。

登基为帝之后,萧玉歇更是允诺萧玉融掌实权,配剑履,着龙袍,戴冕旒,坐龙椅。

他们曾亲密无间,可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权力的影响,二人似乎逐渐出现了裂痕。

公主美丽聪慧且野心勃勃,目标是谋取朝政中更多的话语权和权力。

而陛下或许作为兄长愿意与萧玉融共享权力,但作为一国之君却警惕着权力的失衡,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他的皇位。

果然,权力的漩涡会使所亲所爱之人都渐行渐远。

***建立势力,巩固地位,而陛下似乎也有所觉察,虽然没有制止,但却在不动声色地提醒***。

虽然在公开场合上,他们依旧维持着皇族尊严和兄妹和睦,但暗中似乎也存在着明争暗斗。

在貌合神离的萧氏兄妹统治下,楚乐王朝的命运不知何去何从。

因此也有心思活络的臣子打算趁机离间兄妹二人,尤其是一些老臣。

他们散布谣言说昭阳***心怀不轨,以权谋私。

更是大肆宣扬说夜观天象,再观面相。有一异人越俎代庖,女不女,妹不妹,臣不臣,擅权妄为。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就差没指着鼻子说是萧玉融本人了。

萧玉融提出最近扶阳卫财政困难,虽开源节流,但仍然难以支拙。所以想要将云水的盐矿也一并划入她的食邑,好让她填补上扶阳卫的亏损。

扶阳卫亏损是假,想要盐矿是真。

云水距离宣城太近,萧玉融唯恐驻守在宣城的柳氏军队会暗中取用那里的盐矿。

想要那里的盐矿,就是为了名正言顺地派人过去检查驻守,也好跟在宣城的柳氏军制衡。

这是出于战略考虑,不过臣子们依旧纷纷谏言,唯恐萧玉融扩张了自己的势力。

尤其是虎威将军杨威,义正言辞,字字泣血。

他头发花白,年过花甲,此情此景,仿佛众诚之至,令人潸然泪下。

萧玉融的神情愈发阴沉。

为什么这样痛恨她?

究竟因为她的任性贪婪?还是因为她不安于室,越过他们所有人成为了操控朝政的主人?

公主只是华丽且残缺的装饰品,例如江上倒映的残月,冷梅香艳的断枝,屋檐将融未融的雪水。

可他们越是这样,好胜心就越是使她发狂。

他们说不可以,那她偏要登云顶。

萧玉融看向了萧玉歇,她想要知道萧玉歇是什么反应。

“行了。”萧玉歇似笑非笑,目光锐利,轻描淡写地扫过底下的群臣,又瞥了一眼身边的萧玉融。

“兹事重大,还需另行商议。”萧玉歇道,“此事之后我再同你商量吧。”

萧玉融心沉了沉,明白萧玉歇这是在委婉拒绝了。

她脸上依旧保持着笑容,应道:“皇兄所言极是,如此要事还需细细商讨。”

杨威那样从官几十年一件事情都没办成,甚至还延误军机的人,居然也敢对她指手画脚。

萧玉融望下去,冷冽的目光令杨威心中为之一沉。

退朝之后,有不少官员围了上来,同杨威寒暄,赞扬他的风骨。

“陛下虽没有多说什么,但也婉言拒绝了***,这也是一件好事啊。长此以往,这乌烟瘴气的朝廷之上必然一片清明。”臣子们连声说道。

王伏宣从旁边经过,他们顿时噤了声,不再说什么。

王伏宣也没有停下,只是嗤笑一声。

他身后的仆从推着轮椅,目不斜视地继续往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