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叔侄畅谈(2 / 2)
曹魏也好,蜀汉也罢,再加上东吴。不管是谁赢,诸葛家都要跟着分到红利才行,蜀汉赢了,诸葛亮这一支要把诸葛谨那一支保护起来,反之亦然。
咱只是打工的,公司破产了就换一家,和公司共存亡这些只是口号,千万别当真。
诸葛亮也知道哥哥诸葛谨这些年在东吴混得风生水起,在诸葛亮被废相之前,两兄弟都能出头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
蜀汉和东吴元老派都死得早,蜀汉这边刘备称帝前后短短几年,关羽、张飞、庞统、法正都死了。
东吴那边周瑜不用说,死得更早,而鲁肃和吕蒙也是相继病逝。
这就让诸葛亮和诸葛谨有了机会走向人生巅峰。
诸葛谨是在孙策被刺后到东吴参加革命的,对于孙权来说,诸葛谨和孙策没有任何交集,是他培养提拔起来的干部,自然天生就属于孙权的小圈子。
东吴知名的谋士将领,大多数都是孙策的旧部,例如周瑜、鲁肃、张昭、吕蒙、程普、韩当、甘宁、凌统、陈武等等。
陆逊虽然和诸葛谨一样,也是孙策死后才投身革命,但是陆逊后来娶了孙策的女儿为妻。
娶孙策的女儿这让陆逊在孙策的老臣中得到认可,但在孙权看来,陆逊就没有诸葛瑾这样纯洁了。
再加上陆逊现在是大力支持太子孙登,这让孙权更不放心。
而诸葛谨更加老道,自己和太子是划清界限,只是让儿子去烧太子这口灶,相比于陆逊自己出马就要沉稳圆滑得多。
诸葛亮出于关心诸葛恪政治前途的原因,就问了一些有关孙登的消息,重点在于孙登和孙权的关系。
诸葛恪也是毫无保留,一一向诸葛亮介绍,诸葛亮听了以后,对诸葛恪讲道:
“恪儿,听你所说的,你是要把宝全押在孙登身上了?”
“是的,叔父。太子极得吾皇重视,其于几个皇子是没法比的。”
“恪儿,据我看,这吴帝现在不到五十岁,身体非常康健,再活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
“而在东吴一众皇子中,孙虑、孙和也极得孙权宠爱。”
“你可不能一把全押在孙登身上,万一有一个三长两短,损失太致命了。”
诸葛亮谆谆教诲着侄子怎么搞好政治投资。
“那还请叔父教侄儿一个万全之策。”
诸葛恪也觉得诸葛亮的话有道理,东吴局势的复杂性就在于孙权的儿子太多,而且优秀的也不止一两个。
封建王朝,最高权力只能由皇帝的儿子继承。
待皇帝年龄增长,大臣们自然就以皇子为中心形成小集团,其中当然以太子集团势力最大。
但自秦汉以来,真正由太子顺利继位的案例并不多,所以抱不了太子大腿的臣子就会去投资别的皇子,尽力帮助其他皇子夺位。
有些自作聪明的大臣想和稀泥,哪一派都不参加,结果却是哪一派都视之为异类,被这些派系联合起来打倒后瓜分空缺出的权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