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招兵实验(1 / 2)
“先等着戚将军手下培养出一些亲军,再谈武器吧。否则战场上,凭着那些兵油子,武器不但发挥不出威力,也会很快被卖掉。”
戚继光点点头,目前的戚继光还没有训练浙江兵,也没有十分靠谱的手下。
“这样,你先去跟胡大人要一些训练兵士的名额,一口气3000人,胡大人有可能不准,但是如果训练100人呢?说不定胡大人就准了,毕竟100人也不多,可以用这百人做个实验嘛,验证你的想法。”
历史上这次戚继光虽然上就奏疏,但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第二年胡宗宪才勉强答应给他3000兵事的名额,让他自己去招兵。
目前俞大猷只有60个亲兵,就可以横扫倭寇,打的倭寇抱头鼠窜,戚继光要是训练出来100个呢?不敢想象啊,这可是火器化部队。
戚继光觉得文官的脑子就是好,先招100个兵练练看,效果好再增加。俞大猷这五十多岁高龄的人都能以60个亲兵为中心,打得倭寇跑到山里面躲着,自己肯定也能行。
打定主意后,戚继光向周博仁拱了拱手,说道:“下官明日就去探一下胡大人的口风,如果三千人最好,实在不行,拼命也得要100人来。只是我训练完成后,希望周大人卖我一部分武器。”
“这个好说,你先去忙你的,把人要过来。”
看着戚继光的背影,周博仁觉得他为了实现海波平的梦想,付出了很多。
戚家原籍山东东牟(就是现在的莱芜),因避元末战乱,戚继光的六世祖,戚祥举家搬迁到濠州。戚祥后来追随朱元璋,在攻取云南的战斗中不幸阵亡。
朱元璋称帝后,追念戚祥对开国有功绩,授其子戚斌明威将军称号,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相当好学,军事才能出色,先后任过山东备倭军事都指挥、大宁都指挥使和神机营副将等军职。
戚景通五十六岁时生的戚继光,所以对戚继光要求很严格。他不仅教导戚继光读书识字,并且传授武艺,还常常教他一些保国安民、为人处世的道理。
戚家虽然出身于将门,不过家庭比较贫穷。戚继光十岁时父亲回籍奉养祖母,更是艰辛。在这种家庭氛围熏陶下,戚继光自小就喜欢“弄捭阖,多权奇”,少年时代即已“通文史经义”。戚继光自幼家贫力学,博通经史。嘉靖二十三年,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戚继光于嘉靖28年,中了山东乡试的武举。嘉靖29年9月到京师会试时,恰巧庚戌之变爆发,鞑靼军自古北口直抵北京,明朝朝廷慌忙保卫京师。戚继光于是上了奏疏说出自己的主张,被朝廷任命为守卫京师九门的总旗牌官。
嘉靖32年6月,戚继光任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一共25个卫所。
当时各个卫所年久失修,十分残破,更可气的是兵士逃亡严重,剩下来的都是些老弱残兵,纪律很松弛,训练很差劲,压根不能打仗。
戚继光于是整顿军营和卫所,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再怎么整治,卫所该衰败还是衰败,这不是戚继光所能力挽狂澜的。
即使不吃空饷,戚继光也改变不了卫所兵都是老弱病残的事实,他想操练,可是兵士都吃不饱,没办法支撑高强度的训练,戚继光自己也没钱,甲胄、刀剑不仅数量不足,还到处生锈破破烂烂,弓箭因为长期没有保养而无法使用,军器监的人上下其手,前任将领也把这些兵器能卖的卖,留下来的都是些破铜烂铁,这些都不是戚继光自己能解决的了的,这是朝廷的问题。
因此才有戚继光今天向自己讨要兵器军械。自己虽然在徐邦瑞的保护下生产,但毕竟不是军器监的人,名不正言不顺,只不过民不举官不究,没人想对自己动手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