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7章 济州养马场(1 / 2)

加入书签

“这里的养马场呢?”赵德盛忽然想起了什么,问木下正淳。

“是有养马场,不过马不多,之前的朝鲜官员把好马全部拉到本土,目前这里剩下的马很少能用作战马。”

赵德盛记得周博仁之前对济州的规划就是养马,如今看来,恐怕事情不好办。

“带我去养马场看看。”赵德盛吩咐木下正淳。

望着养马场这稀稀拉拉的马匹,赵德盛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总共不到五千匹。”木下正淳补充说,“本来几年前还有一万余,但是被守将金学成私卖到朝鲜贵族,如今剩下的不多。好在有百余匹良种,过几年又能繁育起来。”

“目前有多少养马人?”

“一千多人,大多数是年龄比较大的,年轻人都跑去济州城,留下来牧马的很少。”

赵德盛思索片刻:“是不是养马人的收成太低?”

木下正淳诧异道:“正是如此。养马人收成比农民还低三成,还要保证马匹不生病,产仔顺利,否则要被罚银,因此很多人不想做。”

济州马是由元朝自蒙古高原引入的马匹与高丽本土马匹杂交而育成,兼具蒙古马与高丽马之长,被视为东亚最佳马匹之一。

明朝对济州马高度重视,视其为珍贵的军用马匹,屡次要求高丽进献济州马,以提升自身骑兵的战斗力。

大明帝国每年都会向朝鲜王国下达一项重要指令,朝贡 1000 匹骏马。

这其中,济州马和高丽马各占一半,即 500 匹。

对于高丽的马匹,明朝有着严格的标准。

首先,体型必须高大而健壮,以展现出骏马的威风;其次,毛色要纯净且亮丽,不能有杂毛或斑点;再者,年龄需适中,既要保证马匹的成熟度,又不能过于年迈;最后,性别也有所限制,通常以公马为主。

如果有任何一匹马不符合这些标准,那么明朝将会毫不客气地拒收或者罚没。

这种严格的筛选制度并非毫无道理,它确保了明朝所得到的马匹都是最优秀的,能够满足军事、运输以及皇室骑乘等多种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体现了明朝对马匹品质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两国之间微妙的关系。

一方面,明朝通过这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权威与实力;另一方面,朝鲜则需要尽力满足明朝的要求,以维护双方的友好关系。

明朝依赖高丽的马匹来维系其牧马场的运营。

明朝在各地设立牧马场,以满足养马和马匹调配的需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