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8章 伴奏问题(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一早陈安邦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就让潘建邦送自己去铁路工人文化宫,毕竟参加服装节晚会不只是文艺晚会,更是一个政治任务。

潘建邦的面包车到铁路工人文化宫的门口的时候,正好看见王亮在院子里转悠,潘建邦按了一下喇叭,王亮听见车笛声抬头一看,就看见陈安邦从车上下来,赶忙就迎了过来。

陈安邦回头跟潘建邦交代了几句,主要就是几个工地今天该转的转的看一下,转完之后就到火车站对面装修中的电脑公司那里等。

听完陈安邦的交代之后,潘建邦一打方向盘就走了,王亮赶忙冲过来和陈安邦握了握手,陈安邦笑着说:“大家这么熟了,小王总还这么客气干嘛?”

“应该的,陈老师,您就是我音乐上的贵人,虽然你不是我的授课老师,但是某种意义上您是我的领路人呢。”王亮语气非常真诚的说道。

王亮的语气能不真诚吗?昨天李敏芳去版权注册协会那边之后,行业内的消息灵通之士马上就知道了《好运来》这个作品了,毕竟滨城的圈子只有这么大,并且当天晚上就传出了《好运来》这首作品会上服装节晚会的消息,更是得到了相关部门人士的确认。

这个说明什么呢?这说明陈安邦的创作能力相当厉害,短短几个月时间,四首歌四个不同的风格,并且都是朗朗上口的传唱佳作,这样的大腿不赶紧抱住了,还等啥呢?

要说滨城也不是文艺荒漠,这帮人也是吃过见过的,早在八十年代末期,滨城就拍出了《篱笆女人和狗》这部电视剧,其主题曲《篱笆墙的影子》红遍大江南北。

众所周知,早期的时候传唱度高的歌曲一般来说,不是为电影服务就是为电视剧服务的,单独的单曲很少,从《我的祖国》、《英雄儿女》到《上海滩》《铁血丹心》都是如此。

《篱笆墙的影子》听名字可能有人不知道,但是歌词“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基本上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没有没听过的,是徐沛东与张藜两位老师的作品,主题曲也是邀请了毛阿敏、李娜这样的实力唱将演唱,这些歌曲好听是好听,但是对于王亮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却有点不够新潮。

也许是创作人年龄不同的原因,陈安邦的这几首歌和以前的市面上流行的那些电视主题歌曲大不相同,倒是有些港台流行音乐的风格,虽然艺术性不是很高,但是流行性却是极大,就好比后世的口水歌什么《学猫叫》、《嘴巴嘟嘟》之类的,艺术性是一点都没有,但是却像病毒般泛滥传播。

参加服装节晚会的歌曲很多,可是晚会的时长有限制一般在四个小时左右,去掉开幕式致词和团体翻板这些表演,歌舞节目总时长不超过三个小时,这其中还要去掉主持人的串场时间。

可是据说参加表演的歌舞类节目总数有将近一百支队伍,平均一个节目5分钟的话,那也是超出了一倍的时长,所以前面海选彩排肯定是会筛掉一批的,但是根据小道消息来说,李敏芳这首《好运来》已经确定不用彩排直接进预演,这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待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