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章 张晓敏的求援(2 / 2)

加入书签

当然这也与制作方经费和理念等有关,这个时期的人们还比较淳朴,主角和配角之间还没有那么大的收入差异,所以一些演员队是演主角还是配角,都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出发的。

正说话间,铁路工人文化宫的专车就到了邻家饭店的门口,这个时期的司机基本上都是活地图,在一个城市,只要不是太偏僻的地方,他们都能说到就能找到。

司机张师傅问清楚陈安邦和王亮要去的具体地址之后就专心开车,陈安邦和王亮都上了后座,继续刚才没聊完的话题。

现在的滨城文艺圈其实还是挺简单的,人际关系没那么复杂,无论是歌手也好还是演员也罢,基本都是体制内的。

东北是新中国工业化进程最早的地区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所以东北的工人比例是最高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就是说东北的体制内的人是最多的,因为这个时期的企业基本都是国有企业或者大集体。

而一些大企业都会有文艺表演队之类的编制,这个时期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的生产,一些大的企业,不但有自己的小学、幼儿园、医院,某些大企业甚至有自己的派出所和电视台。

杨杰导演拍摄《西游记》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各地的歌舞团、戏团和剧院之类的机构挑选演员,那个时期只要是这边中央电视台给相关单位发一个调函就可以了,至于工资什么的都好解决,基本上是原单位发一份工资,协调单位再发一份工资。

像《篱笆、女人和狗》的主题曲就邀请了毛阿敏和李娜来演唱的,这两首歌也很出名,一首叫做《篱笆墙的影子》,一首叫做《苦篱笆》,只可惜这个时期东北的成名歌手太少,后世称霸歌坛的天王天后级歌手那英和孙楠这个时候还是小卡拉米。

聊着聊着王亮突然说道:“陈老师,其实我估计今天过去还是有人想针对你。”

陈安邦笑着说道:“我有什么好针对的呀?我就是个做生意的,偶尔写了一首歌,我又不靠这个东西吃饭。”

王亮一拍大腿说道:“主要就是这个啊!您虽然不靠它吃饭,但是您砸了别人的饭碗呐!你想想看,部队文工团可不像我们铁路文工团他们都是有级别的。”

“这个我知道,文职干部嘛!文艺演出也是一种宣传手段,这个一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您想想看,本来这些单位的编制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好不容易空出一个萝卜坑来,就是有许多萝卜想来占住,本来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突然有一个拔尖儿了,你让其他的萝卜怎么想?”王亮虽然在音乐上的资质一般,但是从小跟着王洪斌在铁路工人文化宫里摸爬滚打,勾心斗角这一套可看的多了。

尤其是风平浪静的年代,尤其是大企业办公室之类的场所,那玩心眼子的才脏呢,这还不像是动了年代直接就收拾你了,这帮玩心眼子的不说杀人不见血那么夸张吧,反正肯定是不见刀的。

听王亮这么一说,陈安邦顿时严肃起来,看样子张晓敏这边遭到的责问还不少,要不然也不至于李敏芳摆不平,还需要张晓敏给自己这个原作者打电话来了。

要知道李敏芳平时还是挺强势的,虽然陈安邦那天去吃饭时还挺和蔼的,但是听张晓敏说过他们家的事情都是李敏芳说了算,现在居然打电话求援了,看样子这一次的分歧纷争不小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