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8章 奉敕命施法降魔 寓长安说价卖药(2 / 2)

加入书签

又指城南下曰:“此处川岳相朝,可建福庭。”

后人感真人之言,因而立祠,至今崇奉祈梼不绝。

真人领升、长往板中居,一日思神之际,谓二子曰:“吾向取神女衣,深虑神女复取之,出为人害。”

遂再诣其所,取衣藏於高峰石室中,劫地神守护,即焰阳洞也。

彼方之民,至今不惧神女之害,而获咸井之利。

后以真人之讳旌其事,今陵州是也。蜀中盐池,皆於其傍立清河府君之祠,崇奉祈祷不绝。

真人过宋江,察江中有妖,乃书大山篆符,以石为函,锢而镇之,妖遂绝。

每水涸,人犹见函外之文,摹归供养,可屏恶邪。

真人复居主簿山,神人夜献玉璧。居本竹山,众真降授灵宝经。

尝率弟子历游蒙、秦山、渠亭山诸处,重修十二年,复还鹤鸣。

一日正午,忽见一人朱衣青襟,曳履执板;一人黑帻玄衣,佩剑捧一玉函,从朱衣使者,进曰:“奉上清真符,召真人游阆苑。”

须臾东北有十四人,皆龙虎鸾鹤,龟鳞鱼马之骑,执节持幢,前后从引,千乘万骑,狮子辟邪,天丁甲卒,无鞅骑吏,来迎真人。

次有黑龙驾一紫舆,玉女二人,引真人登车。

旋踵至一阙前,榜云拟太玄都正一真人阙。

真人既至,群仙礼谒。

良久,二黑衣吏持天符佩剑,执图籍而至,上云超度先祖之籍,即皆上朱陵府矣。

真人视事讫,领弟子居渠亭山石室中,调太真之气。

一日,二青童又引群仙来,皆朱衣绛节,前导曰:“老君至矣!”

仰见一人身坐玉局,素发朱颜,项负圆光。旁有二从者,年可二十许,或曰:“此子房、子渊也。”

坐顷,乃引青车一辆,别遣二人翼真人登车,腾空而上。

至一殿前,金阶玉砌,或谓真人曰:“将朝太上元始天尊也。”

真人整衣趋进,望见殿上圆光照人,不可正视。

移时,殿上敕青童谕真人以“正一盟威”之法,世世宣布,为人间天师。

封真人为太玄都正一平炁大法师,敕还人间劝度。又密谕以飞升之期。

真人受命,复返渠亭赤石崖舍,出三天正一秘法,付长、升于漓沅山中敷演,建说经台。

次还阳平山,以飞仙轻举之法,付嗣师灵真,仍至鹤鸣山修炼。

雍夫人与子女,静居阳平,修三元默朝之道,积年累有感应。

真人初得黄帝龙虎中丹,至是分与眷属服之,皆能分形散影,坐在立亡。

真人自鄱阳入嵩山,得隐书制命大法,亦付子女,能策召鬼神。

时海内纷扰,真人入蜀,率身行教。

夫人独游江表,年五十方自修大道,二十馀年内丹始成,术用精妙,犹以为未足。

越二年,复入蜀,居阳平,化炼金液还丹。依太一元君所授黄帝之法,积年丹成,变形飞跃,道化甚行,远近钦奉。

遂于山趾化一泉,使礼谒之人盥沐,然后诣坛靖,曰解秽泉。

山有三重,以象三境。其前有阳池,即老君游宴之所。

后有登真洞,与青城、峨眉、青衣、西玄诸山洞府相近,故为群化之首。

时长子衡娶媳卢氏,次子权娶媳王氏。

长女文姬,适陈州袁公之子,家世好道,成婚最久,夫人传以真道,后白日携五子升天。

次女文光,向得母道,许为广陵王妃,光以所封有犯父讳,先于家不食数月,嫁入王府三日,即于殿上飞去。

三女贤姬为燕王妃,劝王修真不从,即乃飞升。

四女芳芝多得道术,适魏公第三子,为夫故犯父讳,于宅后升去。

张纲受真人法语,初举孝廉,既为议郎,以刚直自持,权贵畏惮。

条陈梁冀无君十五事,冀欲害纲,以为广陵太守。

时多寇乱,纲单车诣贼垒,至诚喻之,皆泣下愿降。

周举巡并州,时清明有龙火之禁,举遗书于介子推庙云:“寒食一月,老少甚不堪,今则三日可也。”

自后俗从其令。

甲申改元建康,八月帝崩。

太子炳即位,梁太后临朝。

明年为永嘉元年,正月帝崩,诏立渤海王缵,委政宰辅李固。

丙戌,建元本初。是夏,梁书使左右置毒饼中,进帝而崩。策免李固,迎蠡吾侯志即位。

丁亥,改元建和。杜乔为太尉,朝野倚望。冀诬李、杜,时妖贼交通,逮下狱死。

庚寅,改元和平。辛卯,又改元嘉。

是冬,帝感寒疾,发热不止。太医调治无效,广征良医,传驿赴京。

有举长沙太守张机深达轩岐,克期召入。病经十七日,机诊视曰:“正伤寒也。”

拟投一剂,品味辄以两计,密覆得汗如雨,及旦身凉,留机为侍中。

初得阳励公之传,见朝政日非,叹曰:“君疾可愈,国病难医!”

遂挂冠遁去,隐少室山,着《金匮》、《玉函》诸书。

阳励复来引去。

霸陵韩康,少明医道,就治者甚众。

康隐名姓,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价不说二,三十馀年,治者辄愈。

一女子疑其神效,怒其守价,谓之曰:“君是韩伯休耶,乃口不二价?”

康叹曰:“吾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遂遁入南山。

博士公车,征不至,帝闻其名,以玄安车聘之。

康佯诺,自乘柴车,冒晨先发。

亭长以韩征君过此,方发人牛修治道桥。

及见康幅巾柴车至,以为田叟,夺其驾牛,康即释驾。

有顷,使者至,知之,欲杀亭长。

康曰:“老子与之,非夺也,亭长何罪?”乃止。

明日,康从中路逸去。

邺人台佟,曾为侍中,退隐武安山中峰,则穴而居,采药。

魏郡刺史执枣栗为贽见曰:“居身甚苦,如何?”

佟曰:“幸得保终正性,存神养和,不屏营于世事,恬泊自得,不苦也。如明使君绥抚牧养,夕惕匪忒,反不苦耶?”

刺史大叹而去。

扶风丘?,少有大材,傲世不与俗人为伍。

郡守召,始见曰:“明府欲臣诉耶?友诉耶?师诉耶?尊宠极于功曹,荣禄已于孝廉,皆?所不用也。”

郡守遂不敢屈。

韩康喜二人高行,每与之游。至是康独至桂阳马岭山,求见苏仙公。

帝闻咸武乐长治有道,征至,问其所学,对曰:“我无他,惟乐天下长治而已。”

帝嘉其意,授中书侍郎。

每自言为戴孟,偶游王屋山,遇四人,问其姓氏,乃毛伯道、刘道恭、谢稚坚、张兆期也。

四人请问出处,孟曰:“我实武帝时为侍中,本姓燕,名济。

入华阴山,太白真人授我玉佩金珰经、石精金光符,修之,住世不老。

与郭子华、张季达、赵叔期、山世远辈游处。”

四人讶而跪曰:“叔期,吾等之师,尝言及道翁与东郡郭公琼、泰山张巨君、陇西山公图为友,闻名久矣,但未聆教尊行耳。我师今在此山,道翁欲会否?”

孟欣然前行,将至洞口,叔期已迎门呼笑,相携入洞。

叔期名斯东,少耽道术,遇卜算子郭子华,谓曰:“欲入天门,须修三关,存朱衣,正昆仑。”

叔期请其要旨,因与素书一卷,是胎精中记。

叔期拜受修之,略得其旨。复受教于邯郸张先生,挹日月之景,服九云明镜之华,遂得道。

其所存明镜,非世间常物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