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都想有个家(2 / 2)
可在这个年代,京城的这些旧房房屋的产权本来就在京城房地局。
无论居住在大杂院,又或者类似51年建成的和平里临时住房的居民,都是按月缴纳租金的,只有居住区,没有所有权。
而且还都盼望着能够早日轮到自己家的房子进行拆迁呢
所以新建的小区,也只能是类似于香江的公租房,而不是商品房。
既然是公租房,房地局的同志们手里的权利可就大了去了,谁家先分房分几间房按户分还是按人口分
这里面的道道就多了去了.
水至清则无鱼,这年头做房地产除了钱就是钱,如果按照租金收回成本,那估计至少要70年。
也不知道98年实施商品房的时候,70年产权这个规定,是不是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来源如此。
不过,王德明早就跟霍先生说好,从国外赚的钱,大部分要转移到国内。
而转移到国内除了投资建厂外,最好的投资渠道肯定是房地产,只不过80年代投资房地产就是给儿孙辈准备的。
霍先生晒然一笑,就同意了王德明的做法。
如果霍先生真的钻到钱眼里,他就不可能在朝鲜战争时候,拼命往大陆运送紧缺物资;如果他真的钻钱眼里,他就不会在三沙那边据说投几百还是上千亿的,一分钱回报不要。
4月份春暖开,京城一下子多了好多建筑工地,让整座京城尘土飞扬。
不过没有一位京城群众有意见的,反而在市政府的号召下,义务参加植树活动,在市政府规划的地方疯狂种树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招待所的推倒改造,新的公租房的建造,地下管网的改造,虽然造就那么一点点灰尘,为了日后的好生活忍忍就过去了。
尤其是中国人民的忍耐力本就很好。
京城这边一开始进行房地产建设,王德明终于理解为什么前世政府一直拽着房地产行业不放,只要房地产行业有点风吹草动,就赶紧救市场。
在建项目一多,建筑材料竟然供应不上了.
计划经济可都是按需生产,不,是按照上级领导的计划指示生产。
现在京城突然多出十几个建造工地,无论是水泥,钢筋,砂石,青砖等,就没有不缺的。
房地局的干部找到市政府的领导,市政府领导双手一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也没办法。
无奈之下,市政府真大佬又把王德明喊过来,“德明,恰好你还在京城,最近没去蛇口那边”
“蛇口那边的进展很顺利,”王德明近些年来经常来真大佬的办公室,已经熟的不能再熟,拎起暖壶给真大佬茶缸里续水,又找出好茶叶给自己泡了一杯。
“设备先进,工人同志们又认真工作,第一批出口货物已经发往欧洲和美利坚了。”
“也多亏了四川领导今年的美帝之行,让美帝放宽了我国的纺织品额度。”
“嗯”真大佬吹了吹热气,低沉的说了句:“韬光养晦啊”
“不说这个,今天找你来是因为,京城这边摊子铺的太大,建筑材料不够用,问问你的想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