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以点带面(2 / 2)
“停!”真大佬不得不打断王德明,他一脸的苦涩,“德明,你知不知道,从77年开始,我们每一年需要进口多少粮食”
“600多万吨!”“你知道78年进口多少吨粮食么将近700万吨!今年进口粮食都预计要超过1000万吨!”
“增加养殖!你说的轻松,我们现在每年光是进口粮食一年都要到将近10个亿美刀的外汇,你知道我们总归有多少外汇储备么也就不到15个亿美刀”
真大佬叹了口气,“德明啊,国家是百业待兴,但是饭总要一口口吃,急是急不来的,当然,国内的物资供应比前些年好上一些,但是让城市居民能经常吃上肉,盲目的扩大养殖是不可取的。”
王德明皱着眉反驳:“老首长,从77年开始逐渐大化肥项目落地供应,咱们增产1000多万吨,78年增产2200多万吨,今年预计增产量至少也有2200多万吨。”
“怎么会还需要进口如此多的粮食”
“就算是有知青返城,按照国内目前的粮票制度,也足可以满足吧”
真大佬又点起一根烟,“上面减少了粮食征购的基数。”
“行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写个本子上来,我跟领导们一起讨论讨论。”
“为什么”
“今天就这样吧!”
“好,老首长,我很快就写好让人递交过来。”
等王德明离开办公室,真大佬站在窗前,看着王德明坐上他从香江开过来的奔驰车,缓缓驶出市政府,不由得再次叹气。
千头万缕,一团乱麻,好在有王德明这个略显左方向的,能够拉进来香江富豪,把国内的经济搅动起来。
今天王德明说的几个点,难道政府想不到么
无他,还是一句话,缺钱,钱要安排到重要的地方去。
无论是给首钢和唐钢投资增产,还是让乡下的公社扩大养殖,都是需要先投一笔钱进去的。
他现在就希望王德明的家底更厚实一点,别半途而废。
王德明离开真大佬的办公室后,很快就将一份以点带面的发展报告提交上来。
总体来说,缺啥补啥,但不是从国营大厂,而是充分发挥基层县乡公社的能量。
建筑行业,需要的螺纹钢也好,水泥也罢,全中国有这么多的小厂矿,说句现实点的话,连小学的学校都有校办工厂。
也到了该发展县乡经济的时候。
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份报告,也是因为王德明看过一本书《八次危机》,80、90年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就是县乡经济。
很多人都小瞧了这个年代中县乡经济的潜力。
最有名的傻子瓜子,80年代初竟然能赚几百万,还有温州的小五金厂,个个都能赚几百万。
还有当年的华西村,同样是县乡经济的代表。
而国营经济在80年代因为回城知青的影响,效率大面积下降,王德明建议的鞍钢宪法根本就实行不下去。
原因很简单,领导好不容易起复回来了,身体不行,不能受累啊
王德明把这份报告提交上去后,就动身前往沪市京城的标杆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