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1章 洪灾(2 / 2)

加入书签

众人的心都悬了起来,一旦江水漫过河堤,他们临时用麻袋和沙土堆砌的防护带,能坚持住么?

从六月二十六开始,大雨又连着下了三天,到六月二十九晚间,松花江最高水位已经漫过了大堤。

幸亏这几年曲绍扬在任上,不惜重金维修吉林城,加固城墙。

再加上众将士接连几日不断加固临时防护堤,滚滚洪水尚未能突破防线。

不过,随着水位的不断上升,临时防护堤随时都有决堤的风险。

大雨还在下着,到六月三十中午,松花江上游爆发山洪,滚滚洪水裹挟着大量的泥沙、树木等,咆哮着冲下来。

临时防护堤被洪水冲垮,大水冲漫过防护堤,进入城中,吉林城顿时变成一片汪洋。

那些死犟着不肯离开的人,有的爬上了自家房顶,也有的抱着大树,看着

巡防营的官兵们,乘坐着事先准备好的桦皮小船,穿梭在城中,搜寻被困人员,将其救出送往一些地势高的地方。

雨还在下着,但隐隐有转小的趋势。

曲绍扬带着省府一众官员们,极力在城中搜寻救人、安置百姓。

这场雨,一直下到了七月初一的清晨,好歹算是停了。

曲绍扬等人坐在一所小学堂的屋顶,看着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雨停之后,水位上涨的速度慢了下来,到傍晚时分,水位不再上涨,隐隐有回落的趋势。

几天后,洪水渐渐消退,城里城外的人们,都松了口气。

一场洪水,使松花江沿岸各地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好在大部分地方都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加固了堤坝,提前转移百姓,因此,人员伤亡不算严重。

但是一些老旧的房屋,在这场洪水中被冲垮或者泡塌了,还有不少生活用品、家畜等来不及转移,被洪水冲走了。

庄稼也被洪水浸泡,大面积倒伏,估计今年会减产。

洪水过后,城中青壮配合着巡防营官兵,迅速清理各处淤泥。

然后在城中各处铺撒石灰,在饮用水中加入漂白粉等,进行环境消杀。

洪灾过后,很容易爆发瘟疫,这些都不得不防。

待消杀结束后,转移到各处的百姓们,这才重新搬回来。

那些房屋被冲毁的,也尽量想办法安置下来。省府颁布命令,各地尽力帮助百姓重建家园,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就这样,一直忙到了七月中下旬,大部分百姓已经安顿妥当,城中一切事物,也逐步恢复正常。

此次东北普遍降雨,辽河、嫩江都发了洪水,受灾的不仅仅是吉省。

奉天、黑龙江两省,也有不少地方遭受洪灾。

一些地方由于官员处置不及时,防护措施做的不到位,灾情很严重。

洪灾使很多人失去家园、财产,甚至不少人消失在了洪水之中,百姓生存困难,只能背井离乡去别处逃荒。

九月初,奉天城内饥民掀起抢粮风潮,不少粮栈、米粮铺子遭到哄抢。

官府派兵镇压,遭到灾民反抗,奉天官员紧急调拨官兵,费了不少力气,才将这一场暴乱镇压下来。

倭国借口防范高丽革命派头目李范允,向延吉增兵,并且设立乡约、社长,扩张势力。

九月十六,延吉局子街倭国宪兵开枪打伤清军工兵郭振清。

紧接着,倭军强修公所房屋,并枪杀和打伤巡防营多人。

延边镇守使韩登举得知消息后,立刻派兵到局子街,与倭军理论,双方发生冲突。

曲绍扬这边也向延吉增兵,对倭军形成包围,大有一言不合就直接开战之意。

清廷外务部就局子街事件,向倭国提出严重交涉,要求倭国惩办凶手和策划者,对死者从优抚恤,撤出延吉境内的倭国宪兵。

迫于压力,倭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了清廷的要求。

十月,光绪帝病危,西太后传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中教养,载沣监国为摄政王。

十月二十一,光绪帝病逝于瀛台涵元殿。

西太后再次下懿旨,以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承继穆宗为嗣,兼承大行皇帝之祧。

次日,慈禧太后逝世。

朝廷传令,国丧期间,禁止婚嫁,不得举行各种宴会、唱戏等娱乐活动,等等。

到冬月初九,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登基为帝。各地督抚纷纷上奏折,以示对朝廷的忠心。

冬月中旬,吉林省城开设吉林旗务处工厂。

该厂以筹计旗人生计,提倡工艺,养成各项工师,普及全省全旗为宗旨。

经费由旗务处自筹,不足由公家补助。

设有革工、金工、织工、纫工、染工等五科,工匠四十五名,学徒一百六十名,视工艺难易,定毕业期限。

到冬月末,吉林宝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终于发电,供应吉林城大部分地区用电。

城中大户人家,纷纷扯上电线,开始改用电灯。

“快,快,赶紧打开电灯,让我们看看这东西啥样儿。”

曲府里,电灯公司的人刚把电线布好,安装了灯泡和开关。

底下这群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电灯是什么样儿了。

电灯公司的工人,笑呵呵拉下了开关,就见到头顶那灯泡忽然亮了起来。

孩子们见状,哇的一声惊呼,好几个还抱着头捂着耳朵,躲到了一旁。

紧接着,那人又拉了一下开关,灯就灭了,孩子们再次发出哇的呼声来,这东西,太有意思了。

“哎呀,这玩意儿可真好,比咱用的蜡烛可强太多了。

这晚上有啥事儿,一拉这开关就行,不用再像以前似的,还得摸黑起来点蜡烛了。

关灯也方便,拉一下就行,不用嘴吹。”

陈秀芸看着那发光的电灯,不由得感慨起来,还是这玩意儿先进。

“大姐,这东西太奇怪了啊,也没见着点火,它就亮了。真有意思。”

孟兰心等人见了,也觉得新鲜,这东西真邪门儿,不用点火就能亮,它是咋亮的呢?

“我来试试,我来试试。”

孩子们一个个都瞅着新鲜,有那胆儿大的,就嚷嚷着要开灯试试。

曲绍扬进门的时候,孩子们正挨个儿在那儿试电灯呢,就见那灯泡一开一关,忽亮忽灭的。

“哎呦我的天,你们是真能作啊,这东西不能连着开关,容易把灯泡闪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