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6章 说客(1 / 2)

加入书签

第456章 说客

又过去三日。

北原的人回到陵州,也带回了北原的消息。

“天心教已经彻底被魔种掌控,追魂楼北上,魔宗宗主隐世不出,北原南部尽由魔种控制。”

白渊听着探子送来的情报,微微皱起眉头。

情况比想象中还要棘手。

现在那个魔种是真是假已经无需计较。

只要天心教认,那就算是假的,最后也会变成真的。

依照他之前走那一趟对北原的了解,现在的北原因为元先生的缘故,几乎处于无主状态,若是这个时候天心教出手,其他势力又继续遵守承诺避世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对北境产生极大的威胁。

“天心教何时这般好脾气”

白渊与天心教打交道的次数可不算少,深知这个人妖混杂的组织有多桀骜不驯。

没想到竟然不知不觉间就被魔种收在麾下。

也不知道哪魔种到底有何魔力。

他不禁对oz

韩九也是皱紧眉头。

漕帮在北原的生意八成以上都是在北原南边,现在南边都被那个魔种控制,想要做生意定是难上加难。

“不甘心呀。”

韩九长叹一声。

他深知已经是无力回天之局,漕帮根本不可能是天心教这个庞然大物的对手。

或许北境能与之抗衡。

但白渊怎么可能为了生意就掀起战事,战争可是个无底洞,明显的亏本买卖。

韩九站起身。

“白大人,商队之事若是有转圜的机会,还望告知一声。”

白渊点了点头。

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再适合做生意。

无论在任何时代,做生意的首要条件都必须是安定,否则运去的货物就只会成为别人的嫁衣。

望着韩九离去。

他若有所思。

现在商队的收益断了,但并不代表没有其他的法子赚钱。

“将魔种的消息散出去,叫天下人都知道。”

他对杨放羽说着。

杨放羽点了点头,虽然不明白白渊为何要如此做,但想必其中必定有其深意。

很快,魔种的消息就在玄阳传开。

镇元国都。

这里正是李康称帝之后,对外界宣称的行都。

正都当然就是京城。

自从两个皇子先后称帝,百姓为了方便区分,索性就叫成了镇元帝和天宇帝。

此时,镇元皇帝李康坐在龙椅之中,俯瞰一众朝臣。

“诸位爱卿,对北原魔宗之事有何看法”

现在魔种的事情已经在玄阳传得沸沸扬扬,他所在的中原亦是人心惶惶,而且相比天宇帝,以及起义军,他距离北境最近。

一旦魔宗再度南下,最先遭殃的便是镇元国的领土。

李康身为一国之君,自然要提前谋划。

“不如派出使臣前去交涉”

礼部尚书周显海上前一步。

这位曾经的礼部老尚书跟了李康之后,依旧还是尚书,算是不升也不降。

对此这位老尚书没有任何意见。

毕竟在他上面还有百官之首,太傅梁远康压着,他也不指望能再进一步位列三公。

不如通神,就没有那等资格。

李康点了点头:“周爱卿说得有理。”

其他一众朝臣也都是纷纷点头。;

魔宗的祸乱可才刚结束没几年,他们都是亲身经历者,太清楚魔宗的强大。

他们可不想在与天宇朝和起义军大战的时候,被魔宗背刺。

李康又扫视了一圈众人。

“众爱卿可还有其他意见”

自打做了皇帝之后,他的威严与日俱增,越来越像一个皇帝。

先是一阵沉默。

随后吏部尚书司徒南站了出来:“陛下,或可借助北境的力量抵挡魔宗,给些银钱也无妨。”

众人齐齐望向这位前文渊阁大学士。

要说镇元朝最得意之人,非司徒南莫属。

投靠李康的时间最早,而后一举突破成为明心大宗师,成为极其重要的吏部尚书,六部天官的地位毋庸置疑。

甚至一举压过了周显海这些老尚书。

而且司徒南自从成为吏部尚书之后,性子大改。

再不复之前那般温文尔雅,甚至还多次带兵评判西边的起义军动乱,乃是镇元朝为数不多文武皆有涉足之人。

李康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司徒爱卿,继续说说。”

在还是皇子的时候,他就与司徒南关系不错。

现在称了帝,对司徒南的依仗就更多。

当了皇帝,李康才明白皇帝二字的沉重,别人都只看到光鲜的一幕,殊不知皇帝的难,特别是他这样的皇帝,稍一不慎就会被百官裹挟,然后架空。

所以他必须培养自己的亲信。

太傅梁远康太高。

他站的其实是儒家道义,所以李康这才退而求其次,选择司徒南,并暗中帮助其壮大势力。

正是因为有李康的放任,司徒南的影响力才能横跨文武两脉。

司徒南缓缓走上前。

此时的他不再是翩翩公子的模样,蓄须之后,沉稳了很多。

他缓缓开口:

“朔方节度使白渊兵强马壮,未经太多战事,又盘踞北境,何不如派使臣去朔方交涉,让其代为镇守疆土,名利给些也无妨。”

礼部尚书周显海双眼微微眯起。

当真是后生可畏。

有些话别人说不得,但司徒南可以说。

镇元朝的名利都是皇帝李康的,司徒南说送就送,这是僭越。

李康不怒反喜。

因为这也正是他的想法。

去往北原的使臣当然要派,但那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根本不解决问题。

要是一个使臣就能说服魔宗,当年的战事就不可能持续数年。

所以他必须做好大战的准备。

现在镇元朝与其他两方势力的大战持续不断,实在抽不出人手北上御敌。

他转头望向坐在他身旁,落后一个身位的太傅梁远康。

不错,梁远康在镇元朝,就是几乎可以比肩皇帝的存在。

三公终究只是官,而梁远康已经逐渐超脱官员的范畴,能限制他的或许只有心中的道。

对此,百官并无意见。

而且礼部尚书还特意找出依据。

太傅本就是帝王师,坐在皇帝身边辅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梁远康闭目养神。

他缓缓开口:“就依司徒大人的方法办。”

梁远康表态,那就代表此事已经是板上钉钉。

李康哈哈一笑:“那就如此办,不知那位爱卿愿意北上与白大人见一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