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五十九章 芒种10(2 / 2)

加入书签

杨裕桐听得懂太平这句话的意思,她们先前做的准备,不就是设计李旦谋反么?

“当然不会,两罪相加,麻烦的又不是我们。”白玉蔷笑道:“先让神明示警,再让贵主揭穿他意欲逼宫的图谋,岂不是恰好证明,贵主才是天命所归的大周皇储?”

白玉蔷和太平的图谋,苏令瑜还并不清楚,她正在考虑另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是谁纵火,查出来没有?”

她拧紧了眉头。早在问出这句话之前,她就已经猜到了结果。

岭南的瘟疫终于控制住了,苏令瑜开始集中精神安排清瘴事宜,决心要把岭南的瘴气治理出一个结果来。

然而岭南山林遍布,有山林的地方,天长日久总会有瘴气,相当一部分乡民也依赖山林为生,苏令瑜不可能把树全砍了。

这就是瘴气难以处理的原因之一。苏令瑜知道,非得把瘴气根除是不明智的做法,瘴气危害岭南民生,并不是它真有那样剧毒,成日里像一朵阴云一样笼罩在岭南上空,其实只要民居都和山林保持一定距离,瘴气所造成的瘟疫就会大大减少。

可问题就在此处,大部分的贫民是没有能力把家搬到远离山林的地方的。

一来,城中人多林少的安全地界,无论租赁还是置产,价格都非常高昂,并非贫苦人家可以担负。二来,如果离山林太远,对依赖山林谋生的那一部分贫民而言,非常不便利。

苏令瑜把重心放在怎样让岭南的贫民都能划一块好地安家这件事上。她在岭南毕竟不能逗留太久,是以准备先定下政策来。

然而即便是这样初期的动作,也引起了非常强烈的不满。

冯文珺叹了口气,“跟我们想的一样,是一些小山林主在示威,扬言就算把林子烧光,也不会让官府白占。但这些小山林主,都依靠山林产地为生,不可能如此轻率地烧了自己安身立命之本,背后必然是有人挑拨的。”

在岭南,谁有这么大的能耐,在官府还什么消息都没确定的时候,就提前得到了风声,还添油加醋地挑拨小山林主与官府为难,为放火烧山的人兜底?

“那就只有冯氏了。”苏令瑜皱着眉头,但并没有焦灼之色。

如果只是为了清瘴,冯氏当然会在权衡利弊之后愿意帮助苏令瑜,可现在苏令瑜的想法,显然是准备从以冯氏为首的岭南士族乡绅身上割下肉来解决百姓置地的问题,冯氏当然就不会同意了。

但他们不会明面上跟苏令瑜对着来,只会制造出这样的麻烦,让苏令瑜知难而退。

“不解决掉这件事,我是不会走的。”苏令瑜淡淡抬眼,“山中还有这些居无定所的人,白虎也不能安心放回去。”

瘟疫是意外,她此行目的,一是放白虎归山,二是治理虎患,三是探查铁矿。

这三件事,一件也不能落下。

“纵火的人先羁押起来,问出他们是从哪里听到的消息,说官府要强占他们的地。如果不说就一直关着,说了,就把幕后主使以谣传罪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