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四十九章 雕青(2 / 2)

加入书签

楼谨所在的大二房,于楼彧来说,不过是亲戚,算不得嫡亲长辈。

他会带着新妇去给亲戚见礼,却不会在新婚第二日。

嗯嗯,就等三日回门之后,省得乱了亲疏。

“好!听阿兄的!”

王姮就知道会这样,不过,她本就习惯了偏向楼彧。

慢说楼彧此举并不逾距,就算楼彧真的做了大逆不道、倒反天罡的错事,王姮也只会全力为楼彧“辩经”!

梳好头,插了满头的珠翠,王姮便在楼彧的搀扶下,缓缓站了起来。

白芷等丫鬟从衣架上取来早已熨烫、熏香的外裳给王姮穿上。

见王姮收拾妥当,楼彧抬手,牵住了王姮的小手。

王姮稍稍迟疑了一下,想到昨夜的亲密,又想到了阿母对她的诸多训诫。

她脸颊微红,却还是坚定的伸开手,与楼彧十指交握。

楼彧愣了一下,垂下的眼眸,深深地望着王姮。

王姮扬起小脑袋,露出了一抹充满信赖、亲昵的笑。

楼彧唇角禁不住的上扬,温煦的笑染上了眼底。

他微微用力,手指穿过王姮的指缝,握紧了她的小手。

夫妻齐齐转过身,手牵着手,肩并着肩,缓步朝着东侧而去。

……

祠堂,就在东侧边路的一个两进的小院里。

当年楼彧受封齐国公,得了御赐的宅邸,进行修建的时候,便规划好了祠堂的位置。

两进的小院,院内种着松柏,十分幽静。

院内伺候的奴婢等,早早的将庭院洒扫干净,大开祠堂的大门。

祠堂内,灯火通明,香火不断。

楼彧牵着王姮,小夫妻相携行至门前,齐齐抬起脚,迈过了高高的门槛。

当初修建齐国公府的事宜,就是王姮负责的。

所以,王姮对于大长房的祠堂,并不陌生。

只是,她的身份有了转变。

之前她是作为外姓人,本着“兄妹之情”,帮兄长料理家事。

今日,她却成了女主人,是祠堂中诸多祖宗的晚辈。

王姮心情有些微妙,却还是严格按照规矩,与楼彧一起在摆好的蒲团上跪下。

楼彧上告祖宗,他娶得如意新妇。

而他的诸多祖宗,最亲近的便是嗣祖父楼琏。

一个从未见过的死人。

但,楼彧对嗣祖父还是感念的,是他让楼彧能够名正言顺的摆脱一对不称职的父母。

也是他,让他能够完全独立、自主的成为家主。

“……大父,您放心,孙儿定会振兴大长房,让您这一支枝繁叶茂、富贵绵延!”

至于楼谨,以及嫡亲祖父,不好意思,已是分了家的族亲,楼彧就多管闲事了!

……

祭拜完先祖,又在楼彧亲自誊写的楼氏族谱上,添上了王姮的名字。

琅琊公主王氏阿姮,便正式成了楼家妇。

一对小夫妻回到了中轴线正院,用了朝食,处理些许昏礼的后续事宜,一天的时间便过去了。

他们根本不在乎,安国公府里,楼谨、独孤氏以及楼氏诸多亲眷早已等在国公府正院,等着一对新人前来见礼。

其实,旁人不知道,楼谨心里早有准备:楼彧那小畜生,定不会在新婚第二日前来!

他啊,还记恨着当年被抛弃、被过继的仇呢。

也就是独孤氏,即便被楼谨再三提醒,心里还是存有幻想。

昨日去齐国公府参加了昏礼,回来后,便开始准备。

折腾了小半夜,清晨一大早起来,又是好一番忙碌。

整个安国公府披红挂彩,正院堂屋、东侧祠堂更是收拾一新。

还有诸多亲眷,也都相继赶来,齐聚一堂,只等新人前来。

楼谨全程沉默,他虽早有预料,可心底,未尝没有一丝希冀:

万一呢?

楼彧是个六亲不认的混账,或许他的妻子是个明事理、顾大局的贤惠人儿,兴许会劝着他与亲生父母和解。

……可惜,事实却是,楼谨等人苦等了半日,都不曾见到一对新人。

王姮:……让我劝着阿兄“委曲求全”,做梦!

阿兄杀人,她递刀子。

阿兄六亲不认,她大义灭亲。

就算被天打雷劈,王姮都要帮楼彧分去一半的火力。

楼彧这边,更不在乎不相干的人。

与其去跟早已陌路的所谓父母和解,还不如做些让自己欢喜的事儿。

比如——

“去找个手艺好的雕青匠人来!”

楼彧摩挲着大拇指上的那条红线,这般吩咐着暗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