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6章 自行研制出来(2 / 2)

加入书签

不过大家也留意到了。

这边热闹非凡。

然而。

作为街道办的副主任,以及第一家公私合营的公方经理,李平安却没有怎么现身。

那些拍照的画面中也不见李平安的身影。

外面的人还在议论纷纷。

这边。

黄书记已经走进了丝绸店。

对于这第一家公私合营的店面,他极为重视。

这不单单是第一家公私合营的名声问题。

还必须确保。

往后这个店。

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不然的话,这公私合营可就成了一个笑话。

黄书记也想瞧瞧,这丝绸店里面究竟是什么情况。

李德国在一旁陪同。

同时。

陈雪茹也在一旁介绍相关情况。

前面的店面没什么特别的,都装饰得十分精美。

来到后院。

这里。

实际上已经不属于丝绸店的范畴。

不过刚才黄书记进来时,旁边的陈雪茹并未加以提醒。

在后院的一个房间里。

黄书记发现。

里面摆放着十多台缝纫机。

虽然没有积上灰尘,但这些缝纫机上都盖着防尘罩,显然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使用了。

黄书记感到十分奇怪。

觉得后院的布置,和前院的丝绸店有种不协调的割裂感。

黄志国疑惑地问身后的陈雪茹:“雪茹同志。”

“这些机器,为何会闲置在此处。”陈雪茹还没来得及回答。

刚才一直在后面的李平安走到前面,对黄志国说道:“黄书记,这件事我调查过。”

“他们的这个丝绸店,以前曾经做过成衣,生意还算不错。”

“去年的时候,因为觉得影响不好,说是雇佣的人多了,就成小资本家了,陈老板果断取消了成衣铺。”

“专心打理丝绸店。”

“这些机器,就暂时闲置在这儿了。”

“这一点,我们会计这边进行过审计,而且也向四周的邻居和居民了解过。”黄志国看向旁边的会计。

老会计赶忙点头:

“确实是这样的。”

“我们也向邻居询问过了。”

“确实从去年下半年起,丝绸店就不再做成衣生意了。”“所以这些缝纫机。”

“也没算在丝绸店的资产当中。”黄志国惊讶地看向陈雪茹,问道:“陈老板。”

“请问成衣铺的盈利情况怎样?”

陈雪茹扫了众人一眼,依照之前李平安所说的内容回答道:“生意还算可以。”

“毕竟之前布料是我们自己的,机器是我们自己的,主要就是耗费人力。”

“其实在这之前,我们也是有裁缝铺的。”“不过只是在顾客有需求时。”

“裁缝根据顾客的要求制作衣服。”

“而这成衣店呢,规模稍大一些,提前把衣服制作好,让人们来挑选。”“既然这样做效果不佳,那咱就不做了。”

“跟着形势走。”

听到这番话,黄志国不禁点头。

对陈雪茹能够果断舍弃,还是有几分钦佩的。

诚恳地说道:

“陈老板有远见卓识。”

“难怪能成为第一个同意公私合营的人,这份气度和眼光,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陈雪茹谦逊了几句。不过。

旁边的李平安说道:“黄书记。”

“之前陈老板不敢经营成衣业务。”

“但现在已经实行公私合营了,那我们可以做啊。”“我打算,把这些缝纫机买下来。”

“成衣铺还是要开起来。”“之前能盈利。”

“没道理以后就不能盈利了。”

“而且,他们还是有相关经验的。”

“现在已经公私合营了,就要展现出我们合营的优势,让其他的商铺也看到合营的益处。”

“这个成衣铺。”

“私人店铺不能雇工,但我们合营的就没有这个顾虑。”“完全可以重新搞起来。”

“我认为。”

“公私合营。”

“不能只是走个形式。”

“要体现出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要消除之前资本小个体的束缚。”“把这公私合营的店做大、做好。”

听到这话。

黄书记在一旁连连称赞。

觉得李平安的这番话讲得实在是太好了。而且。

黄主任自己也觉得。

他受到了李平安这番话的启发。

他是负责建设工作的,对于商业经营这方面确实不太了解。现在听到李平安的这番话。

由衷地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光是他。

就连旁边的许多人、

也只是想着要进行公私合营,要对那些资本主义的小老板进行改造。把他们的私人店铺合营过来。

确实没有想得这么长远。黄书记当即表态:

“平安同志,我完全赞同你的话。”“你的目光长远,具有战略性。”

“既然你决定这样做,那就大胆地去做。”

“李主任既然选择让你当这第一家公私合营店的公方经理,那自然是相信你的眼光和能力的。”

“放心大胆地去干。”

“街道办,会全力支持你们。”

在一旁的李德国愣住了。

他看了黄书记一眼,心中暗自嘀咕:

“您可别把话说得太满了。”“这家伙的手段可不一般。”

听到这番话。

黄志国又点了点头。

他觉得让李平安来担任公方经理,确实是个明智的选择。一般人来这儿,最多也就是按常规方式行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